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准南霍-玛-吐构造带紫泥泉子组油气成藏流体动力学特征
引用本文:陈勇,王鑫涛,方世虎,张健,赵孟军,柳少波,白振华.准南霍-玛-吐构造带紫泥泉子组油气成藏流体动力学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0-36,43.
作者姓名:陈勇  王鑫涛  方世虎  张健  赵孟军  柳少波  白振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11);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0D-5006-0106);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2011Y-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0CX05004A;14CX06019A)
摘    要:在区域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白垩系东沟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确定各期次油气成藏的主要时间,并对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在油气成藏期中的古流体势演化和油气运聚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成藏,第一期主要在中新世中—晚期(距今约14~9 Ma),第二期主要在上新世中—晚期(距今约3.7~2.5 Ma);两期油气成藏的古流体势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差异,第一期在吐谷鲁背斜区的古流体势最低,以聚集白垩系烃源岩生成的油为主,第二期在玛纳斯背斜区的古流体势演变为最低,以聚集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气为主。

关 键 词:油气藏  成藏期次  古流体势  流体包裹体  霍-玛-吐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南缘
收稿时间:2012/9/1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