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红黏土8.1~2.6 Ma的孢粉记录
引用本文:马玉贞,吴福莉,方小敏,李吉均,安芷生,王维.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红黏土8.1~2.6 Ma的孢粉记录[J].科学通报,2005,50(15):1627-1635.
作者姓名:马玉贞  吴福莉  方小敏  李吉均  安芷生  王维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人教字[2000]05号)、教育部科学技术重大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G1988040809,40171094)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NSFC40121303)联合资助.
摘    要: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是当代东亚季风系统和中国西北现代生态环境格局形成演化的关键时期. 文中通过对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剖面8.1~2.6 Ma期间的孢粉记录研究, 建立了这期间古生态环境序列. 在8.10~6.73 Ma期间, 地带性植被可能是以禾本科为优势种的疏林草原, 在山地有雪松、松等山地针叶林分布, 推测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在6.73~5.67 Ma期间, 植被类型可能是森林草原, 以榆为主, 伴生着栎、柳、胡桃、桦的阔叶杂木林和以禾本科为优势种的禾草草原发育, 反映气候温暖较湿润. 在5.67~3.71 Ma期间, 蒿、禾草草原和松、云杉针叶林发育, 山地气候温凉湿润, 丘陵和低地温暖半干旱. 其中, 在4.61~4.07 Ma期间曾一度温暖较湿润. 在3.71~2.58 Ma期间, 地带性植被可能为柏疏林, 林中混生有榆, 尤其是早先一直存在的反映温暖环境的雪松和铁杉此时消失, 反映环境较前期有较大的改变, 气候季节性明显增强.

关 键 词:黄土高原  红黏土  孢粉记录  植被演化  冬夏季风
收稿时间:2004-10-10
修稿时间:2004-10-102005-04-1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