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引同求异——谈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求异的思维”
引用本文:廖永和.引同求异——谈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求异的思维”[J].大理学院学报,1983(1).
作者姓名:廖永和
作者单位:大理州教研室
摘    要:在学习心理学中,有所谓“求同的思维”与“求异的思维”的理论。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以使学生读懂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思想脉膊的跳动,或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或使之在道理上信服,作为我们讲授一篇课文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思有境,入境始与亲。”使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进入文章的意境,这大概就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求同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无论状物、记事、写人或说明、议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总是以模仿为前导。可以说,语文教师最大量的教学活动是在“引同”,在培养学生“求同的思维”。这当然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但是,我们的教学还不能停留在“引同”上,四化建设需要培养更多具有高度智力水平的人才,使他们具有创造性能力。创造性能力表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