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RAPD标记的分子特征及抗、感种质的SCAR标记鉴定
引用本文:邹继军,杨庆凯,陈受宜,陈庆山,刘亚光,董伟.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RAPD标记的分子特征及抗、感种质的SCAR标记鉴定[J].科学通报,1999,44(23).
作者姓名:邹继军  杨庆凯  陈受宜  陈庆山  刘亚光  董伟
作者单位:邹继军(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哈尔滨,150030);杨庆凯,陈庆山,刘亚光(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哈尔滨,150030);陈受宜,董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摘    要:与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连锁的共显性标记OPS03620&580的2个特征片段OPS03620和OPS03580的全序列分析表明,共显性分离的主要原因在于引物扩增区域内30 bp的插入(或缺失).Southern杂交显示,OPS03620来源于大豆基因组中的单拷贝或低拷贝序列,可用作RFLP探针.将RAPD标记转化成共显性的SCAR标记SCS3620&580.用SCS3620&580检测93株F2群体所得结果与RAPD标记检测结果相同,对62份大豆灰斑病抗感种质资源的测试显示,在绝大部分抗、感种质之间存在明显多态性.此标记兼具RFLP和RAPD的优点,在灰斑病抗病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大豆灰斑病  抗病  分子标记  共显性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