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来流下方柱表面风压非高斯特性的流场机理 |
| |
作者姓名: | 杜晓庆 靳晓雨 许汉林 刘延泰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大学 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72;上海大学 风工程和气动控制研究中心,上海 200072,上海大学 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72,上海大学 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72,上海大学 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7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330) |
| |
摘 要: | 极值风压和风压非高斯特性是建筑主体和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要问题,但其流场机制尚未被澄清。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雷诺数Re为22 000的条件下,研究了方柱表面风压非高斯特性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风压非高斯区域与平均流场的关系,基于瞬时流场结构探讨了方柱表面出现极值风压的流场机理。研究表明,方柱表面风压非高斯区域主要分布在方柱后角部位和背风面,而方柱侧面的剪切层再附区域(即分离泡区域)则并未出现明显的风压非高斯现象;方柱后角部位极值风压是由间歇性出现的角部附着涡导致,角部附着涡的形成与方柱尾流中的卡门涡有紧密联系;而方柱背风面极值风压则是由方柱尾流卡门涡的回旋作用引起,极值风压的发生位置会随尾流卡门涡的移动而改变。
|
关 键 词: | 方柱 大涡模拟 风压非高斯特性 极值风压 流场机理 |
收稿时间: | 2019-05-07 |
修稿时间: | 2019-12-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