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孟氏隐唇瓢虫和澳洲瓢虫的繁殖和利用
引用本文:蒲蟄龍,何等平,邓德?.孟氏隐唇瓢虫和澳洲瓢虫的繁殖和利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2).
作者姓名:蒲蟄龍  何等平  邓德?
作者单位:中大生物系 (蒲蟄龍),华南农学院 (何等平),黑龙江裴德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邓德?)
摘    要:1955年自苏联引进孟氏隐唇瓢虫及澳洲瓢虫以后,几年来对于一些地区发生的粉介壳虫及吹綿介壳虫起了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1957年在广东电白县的博賀镇长达20公里、寬約100公尺的木麻黄防护林带,数百头澳洲瓢虫及其子代,經过3个月时間,挽救了該林带为吹綿介壳虫所造成的毁灭危机,节省一大笔的治虫药剂費用。孟氏隐唇瓢虫經过三年的覌察,在广州郊区还不能建立群落。我們建議用室內方法大量来繁殖这种瓢虫,需要时大批释放到田間去防治粉介壳虫。这种瓢虫繁殖方法,可用馬鈴薯芽培养粉介壳虫作为食料而大規模繁殖,除馬鈴薯芽外,也可用南瓜来繁殖介壳虫。繁殖工作应在繁殖室里进行,現将用馬鈴薯繁殖程序简述如下: 1.将馬鈴薯放在通风的地方发茅。2.馬鈴薯稍发芽后,种在馬鈴薯种植木箱内(木箱长、寬各30厘米,高12厘米,每箱种薯約2.5斤) 3.将种有馬鈴薯的木箱移进繁殖室去,并进行經常澆水管理,繁殖室白天遮黑,晚上开窗通风。4.馬鈴薯芽长至25厘米左右长度时(在常溫下約需时一个月),接上紛介壳虫的幼虫,每箱約接上幼虫約4万头。5.接种粉介壳虫后,仍保持黑暗3——4天,以后每天将暗宝遮光布打开一定时間。6.接种粉介壳虫約經三星期或較长时間,即可按上隐唇瓢虫的成虫,每箱接上雌雄虫共30头,經約25天,每箱平均繁殖成虫240头。如一間繁殖室能容繁殖箱40个,則可得成虫9600头左右。7.收集瓢虫,放到有粉介壳虫为害的树上。澳洲瓢虫經过三年多的覌察,在广州地区很可能建立群落,不一定要用人工繁殖,但为了在早春使田間有更多的澳洲瓢虫,使提高其防治吹綿介壳虫的效能,我們建議用人工繁殖方法或保护越冬瓢虫方法来增加冬季瓢虫数量。人工繁殖方法,我們进行了一些試驗,但未得到完滿的結果。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