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下光场及其影响机制的水槽模拟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水下光场及其影响机制的水槽模拟实验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4,14(7):792-798.
作者姓名: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摘    要:测定了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谱成分及悬浮物、叶绿素a等参数,分析了水下PAR变化及光谱分布、光衰减系数的光谱分布、辐照度比的变化、水下光场的数值拟合.结果表明,PAR的垂直分布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物质组成,从静止到小水流、大水流状态,PAR的衰减显著增大,分别由1增大到2m-1,再到4m-1;表面辐照度最大值一般在560nm左右,随着深度增加最大值出现波段向红光波段移动,水下光谱在蓝光波段衰减最强烈,其次是绿光、红光;光衰减系数随着波长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向下辐照度衰减系数在静止、小水流、大水流3种状态的值分别在0.75~2.56,2.30~4.66,3.51~10.34 m-1间变化;辐照度比最小值出现在蓝紫光波段,但在580和700nm附近出现两个峰值;在通过对光学参数与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数值拟合以及计算叶绿素a对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发现,水流变化引起的悬浮物浓度增加是造成水下光衰减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模拟实验  水流  水下辐照度  光衰减系数  辐照度比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