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陈丹玲,刘良,孙勇,张安达,柳小明,罗金海.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04,49(18):1901-1908.
作者姓名:陈丹玲  刘良  孙勇  张安达  柳小明  罗金海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基金项目:本工作受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G19990755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40032010-C,49972063,4967214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D03)、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01JK108)和西北大学科学基金资助.
摘    要:对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中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 结果表明, 这些锆石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核部主体由扇形或面形分带区域组成, 局部显弱分带或云雾状结构, 具低的Th, U, REE, HREE含量和低的Th/U与较高的(Nd/Yb)N比值, 显示了与石榴石平衡生长的锆石的稀土配分型式, 应属变质成因; 核部的外围存在一窄的亮色环边, 与核部界线呈浑圆状或港湾状, 为后期退变质影响的结果. 对11粒锆石核部区域的24次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85±3.3 Ma, 代表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年龄. 该年龄值与秦岭岩群北侧的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值(507±37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表明在北秦岭秦岭岩群南北两侧存在同时代的两条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 初步认为这两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 可能分别对应于早古生代时期秦岭古洋盆和二郎坪洋盆俯冲消减引发的微陆块之间或微陆块与岛弧地体之间陆壳双向深俯冲碰撞作用.

关 键 词:北秦岭松树沟  高压基性麻粒岩  锆石U-Pb年龄  早古生代碰撞作用  微量元素
收稿时间:2004-04-08
修稿时间:2004-06-3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