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唐后“正史”文学性消退之成因探究
引用本文:刘帅丽.唐后“正史”文学性消退之成因探究[J].漳州师院学报,2008,22(3):37-41.
作者姓名:刘帅丽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唐后“正史”相对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著作,其文学性明显贫乏乃至消退。这样一种史学现象的出现,有着多重历史成因。在总的“文史分流”文化背景影响下,时代学术思潮的变迁(散文革新)、批评家的导向、历代的史馆制度本身的局限等等客观原因以及史家个人主体色彩消退等主观因素,都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了中国史学著作的发展走向。

关 键 词:“正史”  文学性  消退  历史成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