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经济贝类基本成分和碳氮生源要素含量测定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潘兆基 蔡晓辉 彭银辉 钟声平 黄亮华 黄国强 |
| |
作者单位: | 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 广西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 530200;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 广西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 广西钦州 535011 |
| |
基金项目: | 广西中医药大学博士启动经费项目(2018BS034)和广西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3KA01)资助。 |
| |
摘 要: | 广西沿海贝类资源丰富,在海洋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意义重大。为获取用于开展贝类增养殖容量评估,构建食物链网、生源要素和能量流动模型,以及开展北部湾海域海洋牧场建设和碳汇渔业评估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对北海市常见的14种经济贝类进行相关数据的测定与分析。实验对从北海市市场收集的14种经济贝类的壳长(SL)、壳宽(SW)或壳高(SH)、体质量(BM)、壳质量(SM)、软体部质量(MSP)进行测量,并同时对软体部的水分、粗蛋白、能量、碳和氮的含量及稳定同位素丰度等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贝类的出肉率差别较大,贝壳较薄的大獭蛤(Lutraria maxima)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等可超过70%。双壳贝类的软体部含水率均超过85%,腹足类的软体部含水率不超过81%。贝类的有机碳含量为39.77%-47.36%,氮含量为8.25%-11.80%。双壳贝类中尖紫蛤(Soletellina acuta)δ13C最低,华贵栉孔扇贝(Chalamys nobilys)的δ13C最高;双壳贝类中华贵栉孔扇贝的δ15N最低,等边浅蛤(Macridiscus aequilatera)的δ15N最高。软体部能量含量为16.11-20.81 kJ/g。双壳贝类软体部能量含量(E,kJ)与其壳长(SL,cm)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E=a×eb×SL,腹足类软体部能量含量(E,kJ)与其壳高(SH,cm)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E=a×eb×SH;软体部能量含量(E,kJ)与体质量(BM,g)的关系符合线性公式E=a×BM+b。不同种类的贝类的基本成分和生源要素的特征存在差异,与已有文献报道不同海区的同种贝类相关数据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生态学相关研究时,数据的收集非常重要,借鉴相关物种的数据要非常谨慎。
|
关 键 词: | 经济贝类 有机碳 氮 稳定同位素 能量 |
收稿时间: | 2023-09-14 |
修稿时间: | 2023-11-09 |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院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