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甘肃早子沟金矿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的证据
引用本文:刘东晓,第鹏飞,张鑫,王玉玺,汤庆艳,王金荣,龚全胜,梁志录,田向盛.甘肃早子沟金矿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的证据[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
作者姓名:刘东晓  第鹏飞  张鑫  王玉玺  汤庆艳  王金荣  龚全胜  梁志录  田向盛
作者单位: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摘    要:对早子沟金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和H-O-S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20.8~257.5℃,主要集中于150~230℃(平均为178.0℃),冰点温度介于-3.6~-0.1℃(平均为-1.6℃).由此计算得到盐度介于0.18%~5.86%(平均2.61%),密度介于0.78~0.97 g/cm~3(平均0.91 g/cm~3).对6件石英样品的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D_(V-SMOW))介于-99.8~-91.40,δ(~(18)O_(H2O))介于-2.53~4.08,表明成矿流体可能由岩浆水或变质水与大气降水或地下水混合形成.黄铁矿样品的δ(~(34)S)均为负值,具有较窄的分布区间,介于-14.2~-7.6,说明成矿物质可能由区域内的岩浆岩或变质岩所提供.早子沟金矿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中,此时岩石圈拆沉导致软流圈上涌,引发下地壳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岩浆作用晚期热液携带成矿物质向上运移,经受了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混合作用,最终,含矿热液在构造破碎带中沉淀、富集成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