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晚上新世南海北部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含量变化及其原因探讨
引用本文:黄宝琦,翦知湣,汪品先.晚上新世南海北部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含量变化及其原因探讨[J].科学通报,2007,52(3):313-317.
作者姓名:黄宝琦  翦知湣  汪品先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史前生命研究所,北京,100871;同济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2
2. 同济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306007) 感谢M.Cane博士对本文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摘    要:南海北部大洋钻探184航次1146站晚上新世以来的研究发现, 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 的含量3.2~2.0 Ma BP逐渐减少, 并在2.1 Ma BP前后发生锐减, 其变化幅度达90%. 其他底栖有孔虫属种如Globobulimina subglobosa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的含量则是在2.1 Ma BP之前较低, 而2.1 Ma BP之后增加. 对比浮游、底栖有孔虫的氧、碳同位素变化, 发现 B. alazanensis 的含量变化与氧、碳同位素的波动相对应: 当氧同位素值较轻, 即暖期时, 该种的含量处于峰值; 而当氧同位素值变重时, 该种含量也降低. 与碳同位素变化对比, 该种的高峰值分别与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的高值、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的低值对应. 结合北极冰盖扩张、东亚冬季风加强、表层生产力增加等诸多因素, 认为晚上新世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的深层水由较暖、溶解氧含量较高的西太平洋深层水团, 在2.1 Ma BP前后, 变为溶解氧含量较低的中层水团, 同时随着北极冰盖的扩张, 东亚季风的加强, 南海表层海水生产力增 加, 底层海水逐渐富营养且缺氧, 逐渐对B. alazanensis的生产形成压力, 导致该种自3.2 Ma BP开始含量逐渐降低, 并在2.1 Ma BP前后达到最低.

关 键 词:古海洋学  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  晚上新世  南海北部
收稿时间:2006-07-17
修稿时间:2006-07-172006-12-1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