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 当代基因流评估
引用本文:万秋红,方盛国,李建国,张黎明,欧维富,鲜方海,陈万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 当代基因流评估[J].科学通报,2005,50(16):1738-1745.
作者姓名:万秋红  方盛国  李建国  张黎明  欧维富  鲜方海  陈万里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9;四川省林业厅,成都,610081;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成都,610082;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青川,628109
基金项目:致谢 本工作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批准号:30325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批准号:G2000046906)和国家林业局大熊猫研究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利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粪便材料、寡核苷酸指纹技术以及SRY基因的性别判定技术, 构建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图, 同时对当代基因流(个体迁移)进行了评估. 从124份粪便样品中, 鉴定出37只大熊猫(22只雌性和15只雄性). 通过分析这些个体的家庭关系, 获得如下主要结果: (ⅰ) 一级亲戚间的遗传相似性为50%~90%, 无关个体间的相似性高达77%, 说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整体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 (ⅱ) 鉴定了15对已繁殖过的大熊猫, 发现其中5对是高度近亲繁殖, 提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 (ⅲ) 发现4对繁殖大熊猫和5个子代呈远距离迁移, 表明保护区内的栖息地是整体相连的; (ⅳ) 有4对全胞兄妹(均为雌雄对)的扩散距离很近, 且彼此交配繁殖了高度近交的子代, 反映了长距离迁移对于避免近亲繁殖是非常重要的; (ⅴ) 共有17只成年大熊猫为短或中等距离扩散, 并在景观上被分为3个群组, 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栖息地的质量调查, 查明保护区内是否存在着某种因素, 阻碍了大熊猫的远距离迁移扩散, 从而导致近亲繁殖, 威胁大熊猫的生存.

关 键 词:大熊猫  指纹技术  家庭关系  近亲繁殖  扩散模式
收稿时间:2005-05-26
修稿时间:2005-05-262005-07-1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