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建筑蓄热原理及其设计参数
引用本文:刘衍,毕冰藤,乔宇豪,杨柳,刘加平.建筑蓄热原理及其设计参数[J].科学通报,2024(11):1475-1490.
作者姓名:刘衍  毕冰藤  乔宇豪  杨柳  刘加平
作者单位:1. 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38011,520784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801401)资助;
摘    要:建筑蓄热是解决建筑热流作用不稳定的核心,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将建筑部件的“削峰填谷”效应与其他因素耦合,使建筑对热流的调控作用最大化,实现对室内热环境的优化.本文对建筑蓄热相关概念做了辨析,将“建筑蓄热”与“围护结构蓄热”,“保温”与“隔热”,“热惰性”、“热质量”以及“热惰性指标”等相似概念进行区分,总结了建筑蓄热的作用原理和基础模型,揭示了各向异性太阳辐射多过程传输与转化形成的“双高波谷温度波”效应,和部件蓄热、自然通风与长波辐射降温多种热作用形成的“双低波峰温度波”效应,提出了能够表征建筑系统蓄热能力的指标参数.通过对蓄热问题历史发展背景的挖掘和对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了我国在建筑蓄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筑蓄热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差异显著,将相关气候指标应用到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之中是当务之急;建筑热工设计过度追求构件高指标,实际则是建筑整体低性能,亟需构建以建筑蓄热为代表的热工设计综合指标体系;亟需加强建筑蓄热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建筑蓄热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关 键 词:建筑节能  建筑蓄热  建筑热工  建筑热流  围护结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