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大麦寡核苷酸芯片分析小麦种间杂交种与亲本之间根系基因表达谱
引用本文:张银红,倪中福,姚颖垠,赵军,孙其信.利用大麦寡核苷酸芯片分析小麦种间杂交种与亲本之间根系基因表达谱[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3):300-308.
作者姓名:张银红  倪中福  姚颖垠  赵军  孙其信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
摘    要:大量报道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分析了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在分蘖盛期地上部以及9个根系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和叶干重等5个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测定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根系性状杂种优势基础上,利用大麦寡聚核苷酸芯片,研究了上述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根系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有1187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差异表达模式可以分为8种类型,即杂种特异型、杂种沉默型、亲本特异型、亲本沉默型、杂种上调型、杂种下调型、杂种偏高亲和杂种偏低亲.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1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发现9(64.29%)个基因与芯片的表达类型完全一致.利用GeneOntology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生长代谢的各个过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电子定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散布在小麦的各条染色体的Bin上,分布在第一到第七部分同源群上的差异表达ESTs分别为158,148,121,140,132,94,127个.

关 键 词:小麦  杂种优势  大麦芯片  基因差异表达
修稿时间:2005年7月22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