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养分添加对内蒙古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贺星,马文红,梁存柱,红梅,柴曦,赵巴音那木拉,张宇平,杨绍欢,张佳鑫.养分添加对内蒙古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57-666.
作者姓名:贺星  马文红  梁存柱  红梅  柴曦  赵巴音那木拉  张宇平  杨绍欢  张佳鑫
作者单位:1.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2.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21;3.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
基金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950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19;3137045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9B03),内蒙古重大基础研究专项(20120903),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10MS0520)
摘    要:为了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在内蒙古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分别建立长期养分添加试验。在三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养分(N和P)添加、不同梯度(N:10,5和2.5 g/m2;P:10 g/m2)对这3种代表性草地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导致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生物量增加27%~53.3%,平均增加37.8%,并且施氮浓度越高,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地下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比地上生物量小,整体上,高浓度的氮添加使内蒙古草原的群落总生物量平均增加10.2%。较干旱的荒漠草原对氮限制的响应比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更明显。磷肥对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施氮肥促进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根冠比(R/S)降低,典型草原的根冠比则轻度增加。施肥对内蒙古温带草原根系的垂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位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草地生态系统对施肥的响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意味着在碳循环模型预算和草地管理中需要考虑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高于地下部分,如果不考虑地下部分,可能会高估整个生态系统对施肥的响应。

关 键 词:养分添加  内蒙古温带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冠比

Effects of Nutrient Additions on Community Biomass Varied among Different Grassland Ecosystems of Inner Mongolia
Abstract:
Keywords:fertilizatio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aboveground biomass  belowground biomass  R/S ratio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