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CMIP6模式对青藏高原平均降水的模拟评估与预估
作者姓名:季玉枝  杨小玲  周波涛  徐昕  王元
作者单位:1.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007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22036);
摘    要:青藏高原降水对区域气候和水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及趋势变化十分必要.以1995-2014年青藏高原观测降水为基准态,评估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0个模式对青藏高原年和季节平均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MIP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青藏高原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模式模拟仍存在湿偏差,平均降水偏差达到1.3 mm·d-1.而且对于冬季模拟降水,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模式标准差在3 mm·d-1以上.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5-8.5和SSP2-4.5情景下,基于20个模式的模式集合(AMME)与择优选取的五个模式组成的集合(BMME)对中期(2045-2065年)和长期(2081-2100年)平均降水的未来预估,整体上青藏高原未来降水将有所增加,SSP5-8.5情景增幅大于SSP2-4.5,长期降水增幅大于中期.中期降水变化与长期分布一致,除了冬季和秋季南部地区、夏季东部地区表现为降水减少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全年和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增加. BMME预估全年和季节平均降水增幅往往大于AMME.未来年平均降水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春季降水的增加.

关 键 词:CMIP6模式  青藏高原  平均降水  模式评估  预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