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及其古环境意义 |
| |
作者姓名: | 李玉梅 刘东生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
| |
摘 要: | 对最近250 ka大荔地区两个剖面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初步探讨了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的因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与磁化率的变化基本同步,δ13CSC曲线的负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古土壤发育期. 研究认为, 植物成因CO2的介入会导致δ13CSC值降低, 降低的幅度主要与古植被发育程度和古湿度有关, 植被中C4植物的相对含量可能仅影响其次一级的变化. 低δ13CSC值大体上指示了植被相对丰富、气候湿润的环境状况. 倒数第2次间冰期以来, 大荔地区植被发育最差、最干旱的时期是L2的黄土堆积期; 而植被最为丰富、气候最湿润的则是末次间冰期. 发生在MIS(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即 40~30 kaBP的青藏高原高温大降水事件的水文效应已波及气候相对湿润的关中地区, 对当地植被和湿度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
关 键 词: | 黄土 碳酸盐 碳同位素 古环境 高温大降水事件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