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岭南粤东北地区晚第四纪红土与棕黄色沉积物的古气候转变记录
引用本文:李保生,温小浩,David Dian Zhang,邱世藩,董玉祥,李志文,杜恕环,欧先交,李后信,牛东风,杨艺.岭南粤东北地区晚第四纪红土与棕黄色沉积物的古气候转变记录[J].科学通报,2008,53(22):2793-2800.
作者姓名:李保生  温小浩  David Dian Zhang  邱世藩  董玉祥  李志文  杜恕环  欧先交  李后信  牛东风  杨艺
作者单位:①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
②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1;
③ 香港大学地理系, 香港;
④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州 510275;
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47113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4CB72020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 20070574005)和香港政府研究基金(批准号: HKU 7243/04H)资助项目
摘    要:通过对南岭以南的粤东北地区河流沿岸晚第四纪地质调查, 并主要以对临江地层剖面为代表的红土与棕黄色粉砂的时代、主氧化物——SiO2, Al2O3, TOFE(Fe2O3+FeO)和CIA值反映的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认为, 该地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的红土属末次间冰期(距今132~73 ka)湿热的类似于现代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环境背景下形成的网纹红土; 上覆棕黄色粉砂层主要是末次冰期(距今73~11 ka)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的堆积, 其中的风成砂——LJ3层位代表了其时气候恶化的极端时期. 这一看法与前人对岭南及其以东的大量的古生物指示的古生态的研究结果颇为吻合. 由此表明, 粤东北甚至整个岭南地区从末次间冰期到末次冰期、从红土为嗣后的棕黄色粉砂沉积替代(甚至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演替为澎湖动物群), 生物气候带确实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急剧的古地理环境变迁, 这一研究可为全球变化影响下的中国低纬区域万年尺度的环境响应提供一个重要的地质学实证.

关 键 词:粤东北地区  晚第四纪  网纹红土  棕黄色粉砂沉积  环境变迁
收稿时间:2008-04-07
修稿时间:2008-08-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