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感体验的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步道景观质量 |
| |
作者姓名: | 王月容 舒健骅 金莹杉 杜伟宁 胡雪凡 王茜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01621),园林绿地生态功能评价与调控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青探项目(STQN2022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2018)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王月容(1974-),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生态与恢复生态。E-mail:647309192@qq.com通讯作者简介王茜(1984-),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康养。E-mail:674740947@qq.com |
| |
摘 要: | 探究五感体验的不同康养步道景观综合质量及差异对步道的选址与设计规划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步道中的覆盖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三种类型,9种不同周边植物空间群落结构配置模式(乔-灌-草(F)、乔-草(B)、灌-草或草(K),并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五感体验因子的秋季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秋季各步道嗅觉因子负离子浓度变化范围为650-1480个·cm-3,平均负离子浓渡排序为覆盖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空白对照点。覆盖空间最高平均值浓度达1197个·cm-3;(2)不同步道类型秋季触觉因子人体舒适度指数平均范围5.13-6.21,整体上达“较为舒适”等级(2级),部分时段达到了“舒适”等级(1级);(3)多数步道类型听觉因子功能区声环境声级值均为 1 类(50 db以上),少数达 0 类(50 db以下)标准声级值;(4)除个别开敞空间步道类型外,所有数步道样点视觉因子绿视率均大于 25%,最高覆盖空间类型达65%,符合对人体产生积极功效的要求;(5)味觉因子质量研究发现,均无可饮用水源与可食用野果,但设有休憩亭、观景台与自动售卖机等便利设施;(6)不同类型康养步道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变化范围为0.9420-6.7847,排序为覆盖空间(乔-灌-草)>半开敞空间(乔-灌-草或乔-草)>开敞空间(灌-草或草),乔-灌-草的景观质量远远高于灌-草与纯草结构,今后设计步道应大力提倡此类型。
|
关 键 词: | 综合评价 康养步道 五感体验 群落结构 |
收稿时间: | 2024-01-30 |
修稿时间: | 2024-10-18 |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