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两淮煤田低渗煤层孔隙结构三维可视化表征及其连通性
作者姓名:王章飞  方辉煌  桑树勋  郑春山  郭金冉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低碳能源研究院 江苏省煤基CO捕集与地质存储重点实验室;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能源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102217);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41330638)。
摘    要:为研究煤层孔裂隙结构的连通性对煤层气赋存与运移的影响。以两淮地区矿区的煤样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AVIZO软件进行CT图像三维可视化重构,构建煤样的三维孔裂隙结构模型以及等价孔裂隙网络模型,利用多种算法并结合表征单元体对煤样的孔裂隙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同时,从整体到局部的角度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煤样连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1)孤立孔隙中C型孔隙占据主导,连通孔隙中F型孔隙占据主导(2)刘庄、任楼、潘一、祁东煤样配位数占据主导数量分别为4~6、4~9、3~6、2~8,且刘庄与祁东煤样孔隙结构空间展布较任楼与潘一矿区的煤样要好。(3)粗类型喉道之间的搭配较其他类型喉道之间的搭配整体要好。结果说明:两淮地区的煤样,大体积连通孔裂隙在孔裂隙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分析得出,刘庄与祁东煤样较任楼与潘一煤样的连通性要好,且刘庄煤样的连通性最好,潘一煤样连通性最差。

关 键 词:煤层气  ?? 孔裂隙结构  ?? 等价孔裂隙网络模型  ?? CT  ?? 三维可视化重构  两淮煤田
收稿时间:2024-01-13
修稿时间:2024-07-05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