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许昌市典型污染过程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
作者姓名:徐媛倩  付广宇  孙鹏  罗艺琳  曹佳慧  来子淳  孙航航  吕健翔  王杰  曹霞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基金项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 ( DQGG202136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 242102320152 );郑州轻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 ( 2022BSJJZK11 )
摘    要:为有效遏制大气污染,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控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本研究以污染前、污染中和污染后3个阶段为研究时段,对许昌市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实时监测,以期揭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规律.结果显示,污染前、中、后阶段的VOCs浓度均值分别为33.5×10-9、39.9×10-9和28.7×10-9,占比最大的组分均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其次为烷烃,且污染阶段的乙醛、丙醛与丙酮浓度显著高于非污染阶段.对比3个阶段的VOCs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污染中阶段的OFP为313.72 μg/m3,分别是污染前、后阶段的1.4倍和1.6倍,表明许昌市在污染中阶段VOCs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潜力显著增大.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结果表明,许昌市在污染后阶段处于VOCs控制区,在污染前、中阶段则处于过渡区.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人为源VOCs解析,研究时段工业源与燃烧源合计贡献54.4%,污染中阶段相较于污染前、后阶段,工业源占比分别增加5.1%和5.5%,燃烧源占比分别增加8.8%和8.7%,说明污染中阶段工业源与燃烧源对许昌市VOCs影响较大.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与浓度轨迹权重法(CWT)解析结果表明污染中阶段河南省东部与西北部城市对许昌市VOCs的影响正逐步加剧.

关 键 词:臭氧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  源解析
收稿时间:2024-06-30
修稿时间:2024-08-08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