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 2003年春天北京流行“非典”期间,学校每天都为同学们测量体温。有一次,陈静琳的同学打破了一支体温表,细小的水银珠溅得到处都是。同学们都知道,水银又叫汞,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有毒,氯化汞的致死量是0.3克,汞是可以挥发的,空气中汞的含量不得超过10-5ppm,成年人汞的摄入量不得超过每周0.3毫克。为了避免散落的水银在教室里挥发危害大家的健康,同学们七手八脚投入了收集水银的“战斗”。细小的水银珠真是无孔不入、无缝不钻,收发集起来十分困难。有的同学好不容易把一个小水银珠拨到纸片上,稍一倾斜又滚落到地上;有的同学从实验室借来滴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