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分子化石与塔里木盆地油源对比
引用本文:张水昌,梁狄刚,黎茂稳,肖中尧,何忠华.分子化石与塔里木盆地油源对比[J].科学通报,2002,47(Z1):16-23.
作者姓名:张水昌  梁狄刚  黎茂稳  肖中尧  何忠华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CNPC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3303-33St. NW Calgary, Alberta T2L 2A7, Canada
3.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库尔勒,841000
基金项目:本工作受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9-111-01-03)的资助.
摘    要:分析了甾烷类“分子化石”(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塔里木盆地某些特定地质年代岩石中的分布特征, 并藉此为“指纹”进行油源对比. 分子化石的分布受成熟作用、运移作用、相分馏作用及生物降解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并不是任何一个与生源环境有关的分子化石参数都可作为油源对比的指纹. 甲藻甾烷(C30)、4-甲基-24-乙基胆甾烷(C30)及其芳构化甾烷、24-降胆甾烷(C26)及C28甾烷等来源于沟鞭藻和硅藻等生物的分子化石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抽提物中普遍存在, 并且在不同层系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除塔东2井产自寒武系地层中的重油等少数几个油样与寒武系抽提物有可比性之外, 在塔中、塔北隆起上的海相原油中, 这些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与上奥陶统抽提物之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这意味着中、上奥陶统生油岩可能是这些海相原油的主要生源.

关 键 词:分子化石  甲藻甾烷  三芳甲藻甾烷  24-降胆甾烷  沟鞭藻  塔里木盆地
收稿时间:2002-04-17
修稿时间:2002年4月17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