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系统科学   64篇
丛书文集   90篇
教育与普及   1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40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降低直流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在换流站设备上产生的过电压,对高频谐波进行抑制,提出在±500 kV换流站出口处加装一组L-C型辅助防雷滤波装置.首先,分析了L-C型辅助防雷滤波装置的结构原理和防雷保护特性,并对其进行参数选取.其次,研究了直流侧进线段和换流站各设备的建模方法,在PSCAD/EMTDC中搭建±500 kV换流站直流侧雷电过电压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针对算例分析了雷击故障和换流站直流母线短路这两种情况,提出应该对L-C型辅助防雷滤波装置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安全.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源异质性视角,将知识溢出划分为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双渠道,采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双渠道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双渠道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存在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双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特征,且具有相同的门槛区间;知识产权保护处于小于-4.348和[-4.348,-2.286]、大于-2.286时,省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94、0.279和0.339,促进作用先降后升;国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94、-0.128和0.146,溢出效应先负后正;省际知识溢出的促进效应整体更强。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降低省际知识溢出壁垒、合理控制国际知识溢出以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空间用四轴陀螺组合换轴及光源切换时产生浪涌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浪涌防护及数据填补方法。首先,采用双光源方案, 设计了浪涌防护电路, 降低了上电过程中瞬时大电流对元器件的影响。然后,建立了数据填补机制, 用来弥补切换过程中丢失的数据。最后,进行了地面数据填补实验, 角速率分别设为0.174 5 rad/s和1.745 rad/s, 预测的角速率与实际的角速率分别相差不超过0.003 rad/s和0.008 rad/s, 相对残差分别为0.003 9和0.001 2, 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数据共享方法存在隐私泄露、易受到拒绝服务攻击和黑客入侵等问题,通过密文属性策略基加密、同步聚合签名、可验证随机函数等方法,设计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安全数据共享系统。首先,物联网设备利用密文属性策略基加密方案对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对数据使用者的属性进行限定,实现细粒度的数据共享访问控制,并且可以定义使用者的访问次数;其次,在数据共享系统中引入付费商业模型,让云服务器可以为提供的服务进行收费,并且通过可验证随机函数和同步聚合签名产生相应的资源使用证明;然后,物联网设备管理方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可以对云服务器产生的证明进行自动化验证;最后,通过外包计算方法将大量运算外包给云服务器进行计算,从而降低用户端的解密开销。本文系统的优势是抵抗针对云存储密文的分布式拒绝服务供给,降低细粒度安全数据共享中用户的解密开销,以及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对云平台提供的服务进行审计。通过同步聚合签名可以将多个服务证明进行聚合,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分布式的信任管理,对物联网数据的处理速度效率高,能够对加密数据进行细粒度的共享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水库、河流等水位的变化是影响坡岸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于遗址中的河堤、护坡等,在水位发生变化时,极易发生崩塌、滑移等事故,严重威胁了文物及人员财产安全.针对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中湘黔古驿道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水位涨落工况下古驿道堡坎的位移及安全系数的变化;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堡坎的最大位移处于坡岸的中下部区域,与现场鼓胀病害位置一致;常水位状态下,古驿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安全储备不足,水位上升阶段,浮力作用造成整个滑坡体的抵抗力变小、稳定性降低.当水位急剧下降时,坡岸中产生渗透水压力,造成稳定性降低,容易诱发崩塌,7m高坡岸在水位4~5m处;6m高坡岸在水位1m和3.5~5m处,安全系数较低,容易发生垮塌事故,与之前的垮塌情况相吻合.研究可为此类砌石坡岸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也为相关加固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区块链与传统信息系统之间的差异,提出一种面向区块链交易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评估方法,从交易数据的发布、共识、存储和应用等方面分析区块链隐私泄露风险和隐私保护方法,建立区块链隐私保护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与成对比较法相结合的动态指标权重分配方法进行指标相对重要性决策与权重计算;综合隐私保护强度、交易数据可用性和隐私保护技术性能3个维度来计算区块链隐私保护相关能力得分。经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区块链隐私保护水平的综合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耕地和生态用地是维持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研究其动态变化特征及转化关系,将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以东北地区为实证区,采用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耕地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变矩阵量化数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态用地转化为耕地是耕地转化为生态用地的3.11倍,生态用地中主要是林地和草地与耕地转化相对活跃,水域与耕地间的转化面积相对较小;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耕地面积的增减变化均使得生态用地逐期减少,仍需加强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建设用地通过占用耕地扩张迅速,耕地流向生态用地变少;生态用地流向耕地和耕地流向建设用地的土地流动格局使东北地区生态用地面临巨大的压力;严格控制草地开垦和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严禁毁林开荒是未来东北地区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回顾近20年来中国对红树林的保护以及通过人工造林进行恢复的情况, 梳理我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标准, 厘清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相应的建议与对策。1) 应结合国家碳中和战略及红树林保护与恢复规划目标, 制定完善的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加快相关国家标准的出台; 2) 在编制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的同时, 应注重红树林固碳能力和增汇效应的提高; 3) 建议制定退塘还林相关标准, 填补国内空白; 4) 应充分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原则, 重视并加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的技术细节制定; 5)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由红树林研究专业机构及专家深度参与, 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传统220kV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可靠性及状态检修过程实现过程复杂,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可靠性及状态检修研究结果不准确。因此研究了一种新的继电保护可靠性及状态检修过程,根据220kV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特点,对干扰其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分类,构建相应的故障树模型,通过马尔科夫矩阵转移法计算继电保护装置的可用度和发生故障的概率,研究了装置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经实例分析发现,继电保护装置的可用度随检修效率、状态评估效率和检修工人效率的增大呈先增加后不变的趋势。分析了检修周期对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位于贵州的少数民族典型村落羌寨为例,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深入分析村寨的自然形态特征和民居的建筑形态特征,把握其关于形态学方面的典型特征和其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自律性。根据羌寨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羌寨整备与保护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并对村寨保护规划和民居建筑保护更新提出具体策略。使其在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