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在科学基本原理的创立以及科学命题的验证中,直觉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直觉的信念为科学创造提供了强烈的动机,然后进一步论述了直觉能力就是自由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艺术思维主要有神思、妙悟、灵感三种模式,三者既有共同方面,又有不同特征;既各自独立,又共存互补。这三种思维模式构成了古代艺术思维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数学直觉思维的概念和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数学直觉思维的概念和本质。指出数学直觉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的高级机能,是主体的数学知识经验和心理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探讨了数学直觉思维与数学的逻辑维、形象思维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critique of Poincaré’s usage of the term intuition in his defence of the foundations of pure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Kant’s notions of sensibility and a priori form and Parsons’s theory of quasi-concrete objects are used to impute rigour into Poincaré’s interpretation of intuition. In turn, Poincaré’s portrayal of sensible intuition as a special kind of intuition that tolerates the senses and imagination is rejected. In its place, a more harmonized account of how we perceive concrete objects is offered whereby intuitive knowledge is consistently a priori whatever the domain of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在创建"新理学"体系时,有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他不仅用清晰的逻辑分析方法清洗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使得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获得了学术的现代形态,而且注意到形而上学的重建需要"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的结合、逻辑分析和直觉的结合.但是,"负的方法"的引入,造成了"新理学"的内在紧张.单纯的"负的方法"之所得,并未避免用"正的方法"建构形上学所遭遇的悖论.结果"新知言"突破了"新理学"所谓哲学只使用纯粹思辩的限制.但是,理性的逻辑方法如何与直觉相结合,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此,辨证逻辑可能是一个更为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选择能力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数学研究中的选择、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的概念、数学学习选择能力与数学思维品质等角度,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数学学习选择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给出数学直觉含义的基础上,将数学直觉分类为原型直觉、几何直觉、类几何直觉、数直觉、思维图像直觉。最后论述了数学直觉在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志的写作范式,从 “文化的记述”,到 “文化科学”,再到 “文化的解释”,发生了三次转向,但是这些变革并没能完全解决民族志写作中所有的疑问和矛盾,尤其是在民族志的真实性上存在的疑问。民族志的美学转向是否应该成为民族志写作范式的追求。本文对此仅以探讨的方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直觉及其应用条件,并对如何提高管理者直觉能力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现的逻辑”与对科学发现问题做逻辑的研究,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现代科学哲学家对“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否定,给教育者如何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