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5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忆是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本体的强烈关注.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和写作功底的加深,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王安忆创作的纵向考察,不难发现在新时期之初,王安忆以中性状态进行写作,女性经验被主流话语遮蔽;八十年代中期,其女性主题意识觉醒;九十年代则立足女性自我,超越性别对立,对人的本质和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和质询.每一个阶段都表露出作者对女性本体如何走出困境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2.
顾随对王国维词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词中融入对人间的关注和人生的思考;二是擅于"造境",以象征手法表现心灵中的境界;三是运用句法修辞增强词的表现力;四是对王国维词语言的借用和意境的化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历史背景以及《新修本草》、《玄奘传》等史料的分析,推断出:唐太宗时期只引进印度饼块糖石蜜制法;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请来印度制糖专家,才引进印度沙糖制法。  相似文献   
4.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其地理学名著《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江右》中对江西历史人文地理有详细论述。王士性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不仅翔实地记载了江西的历史人文地理,包括发展的市镇经济、繁荣的文化、人口流动和民变、民风民俗等,而且还有精彩论述,体现出比较先进的人文地理思想。这不仅为研究明代江西人文地理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也有助于今天江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大量的井下地质素材和数据对河东金矿区望儿山断裂带的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指导在构造发育地区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筠所论的"古今字",指的是为记录一个词,不同时期的文献中使用了不同的字符这一现象。王筠使用"古今字",是以沟通字词关系为目的的,"古今字"和专门论述汉字造字演变的术语"分别文"、"累增字"并不处在同一理论层面上。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概念与"古今字"概念混同起来是有违学术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史上自觉注意和研究“闲暇时间”的第一人。他的休闲思想比如休闲需要、休闲本质、休闲教育等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为中国现代形态休闲学的建立提出了至今还值得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王钟陵教授的两部创作集,得到了学界与评论界的高度赞扬。作为学者作家,他的多文体创作具有三个特点:学术与艺术的融合,大气,表现手法别致新颖。王钟陵教授的创作,在报告文学、新诗、散文领域,都积累了新鲜的经验,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他的学术著作,则又具有文学化的特征。创作与学术的高度融合,其中内蕴着一种新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回顾书院讲学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情况,据以说明书院与儒学的互动关系。继而根据宋明儒学在书院讲学上的卓越表现,勾勒了书院教育的特质,指出其人文化成的育才功能,在今日仍有匡翼学校之不逮的作用。于是提出现代书院讲学的基本构想,期能引发有心人士共鸣,成为浙江儒学学会规划工作时的考虑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向远教授的翻译文学研究遵循从具体实践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原则,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他通过具体的研究实践有效推动了我国的翻译文学史研究;他系统构建了翻译文学理论体系,为繁荣中国乃至世界的翻译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