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7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充分利用露头、岩芯、岩屑等原始样品,通过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同位素分析等实验方法,结合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解释等进行研究,从碳酸盐岩源岩气地球化学评价参数和指标厘定入手,以南川区带高产稳产气藏为实例,深入解剖四川盆地茅口组一段碳酸盐岩源岩的岩矿、物性、电性、含气性及生烃潜力,探讨了表生沉积环境、早期成岩作用等因素对碳酸盐岩源岩气储层的影响,尤其是富镁黏土矿物黑滑石在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富集、碳酸盐岩气成生和聚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明确气藏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落实“甜点段”的特征和分布,指明了该领域勘探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摘要: 本文收集四川省2009-2013年184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用标准12 MIRU-VNTR位点组对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评估四川地区一线VNTR分型位点的稳定性,确定四川地区保守位点组合及主要MIT型。184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后得到51个基因型,12个基因型成簇。本研究确定当前四川地区12高分辨力位点VNTR分型方法中的7个MIRU位点依然具有较高的分辩能力(h > 0.55)。MIRU02, MIRU20, MIRU23, MIRU24为多态性最低的4个位点(0 ≤ h < 0.4),保守位点组的主要MIT型为“2251”。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VNTR位点的多态性保持稳定,目前采用的12高分辨力VNTR位点依然稳定可靠,本研究首次确定了四川地区保守位点组及主要MIT型,为下一步结核分枝杆菌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川北地区大安寨段湖相生屑灰岩储层发育的特点及主控因素,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综合钻井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测试分析等手段,开展区内沉积学、储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川北地区大安寨段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浅湖亚相发育介屑滩、滩间洼地、浅湖泥微相,半深湖亚相发育滩前湖坡、半深湖泥微相;储层岩石类型以介屑灰岩为主,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平均孔隙度为1.18%,渗透率普遍小于1 mD,具有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型储层为主,裂缝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型储层均有发育。以此为依据,分析并探讨了湖相生屑灰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有利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裂缝系统控制了大安寨段储层的发育。结合大安寨各层段地层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SBAS)时间序列的InSAR(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Google Earth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的变形位移曲线,揭示了其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解译区滑坡基本都发育在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欠稳定和红色不稳定区域,区域形变位移值大小与滑坡发育比例成正比关系,35%的解译面积滑坡发育比率可以达到70%以上。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发现4个潜在不稳定隐患斜坡,极大地提高了红层滑坡的早期识别能力。InSAR解译显示研究区西北区由采矿引起的斜坡失稳,与干涉图上的条纹位置对应较为一致,形变位移最大能达到视线向20 mm/a;牛马场滑坡范围均为垂直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和红色解译点,变形位移曲线显示滑坡发生前已经处于蠕变变形阶段,累计变形量可以达到500 mm左右。  相似文献   
5.
川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川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油菜籽中酚酸、植酸、硫甙以及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四川产油菜籽中酚酸含量为76.7 mg/g,植酸含量为55.0 mg/g,硫甙含量为20.4μmol/g,原花青素含量为518.6μg/g;西藏产油菜籽中酚酸含量为52.4 mg/g,植酸含量为76.7 mg/g,硫甙含量为128.7μmol/g,原花青素含量为870.2μg/g.结论:四川和西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本文通过对川渝古今人物姓氏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川渝人物姓氏主要分布在成都、巴县和重庆;总体上以刘姓和李姓为主;集中分布在1881年~1930年期间,并且不论在哪个时间段内,四川省人物姓氏的种类都大约是重庆市人物姓氏种类的2.5倍.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一直认为以湖相沉积为主,缺少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应用钻井、岩心、露头、分析测试数据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元坝地区沉积与前人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一元坝地区地层特征与周边地区特征相似,岩性上可以划分5个岩性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以细粒沉积为主,可作为全区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志层;其二须二、须四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平原-前缘沉积体系,辫状河道沉积极为发育,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三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物源来至北偏东向的米仓山造山带,而不是前人认为的龙门山造山带,这种近源补给模式是研究区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建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物源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具有多物源特征。通过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显示:研究区北部岩屑以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岩屑为主;中部和南部则以泥岩、粉砂岩岩屑为主,中部见有火成岩岩屑。研究区北部稀土元素Dy亏损,Ce未见明显异常,稀土元素整体属于平坦型;中部整体属于右倾型,Ce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而南部Dy、Eu亏损,整体属于平坦型,略有一点左倾型。研究区北部重矿物中,黄铁矿含量普遍很高,是研究区内唯一未见有方铅矿及独居石的地区;研究区中部,重矿物组合种类较多;而研究区南部是区内唯一没有出现尖晶石的地区。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北部受来自于东北部和西北部双重物源的影响,中部地区物源为东北方向物源的延伸并混有龙门山和盆内古隆起所提供的物源;而康滇古陆则为南部地区的物源区。晚三叠世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逆冲褶皱带的隆升差异性是须二段物源多样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川酒是中国酒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四川经济支撑产业之一。近年来,四川各大名酒纷纷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川酒及其酒文化的源流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川酒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川酒酿造历史从侧面反映了四川自古以来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酿酒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与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从中也可以透视出古代蜀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主力储层。本文基于盆地周缘露头、钻井岩心和薄片资料,通过龙王庙组地层对比、储层岩石学、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的研究,探讨了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整体上具有可对比性,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细晶(残余)砂屑白云岩、粉-细晶(残余)鲕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储层属于中低孔低渗型。孔隙度>2%的储层厚度多在20~60m,川中磨溪地区较高石梯地区厚,向西北方向剥蚀,向东南方向厚度减小。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于3个因素:拉张槽继承性古地貌、同生期喀斯特作用和液态烃充注作用。拉张槽断层下盘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颗粒滩的发育;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后期成岩流体的进入和溶蚀孔洞的扩溶奠定了基础;生排烃高峰期的烃类充注作用,既能形成大量孔隙,又能对储层起到积极的保持作用。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西两侧断阶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早期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中三叠世期间拉张槽内下寒武统供烃中心与川中古隆起重叠地区是龙王庙组晚期优质储层最发育地区。四川盆地内龙王庙组优质储层最发育和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最有利地区均是绵阳-长宁拉张槽与川中古隆起相重叠区的东侧,即高石梯—磨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