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下,于回转炉中,实现了仲钨酸铵(APT)转变成W_(18)O_(49)的连续生产。在相同的氢还原和碳化工艺条件下,W_(18)O_(49)比黄色或蓝色氧化钨制得的钨粉、碳化钨粉细和均匀,而且不易长大.以W_(18)O_(49)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制取超细钨粉、超细碳化钨粉是合理的、先进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研究了自还原性胺钨盐的性质及其氢还原,发现,将自还原与一般氢还原适当结合,可以高效率地制备比表面积大于20m~2/g的极细、超细钨粉。对自还原的本性及该类钨盐在制取极细、超细钨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提出采用流态化技术分级的新方法分级制备钡钨阴极用原料钨粉。该法能减少或避免粉末的假颗粒化和分级设备的壁效应现象,有效地制备在粒度组成上符合钡钨阴极特殊要求的钨粉。试验结果表明,用分级钨粉制备的钡钨阴极发射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从而显示出这种方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钨粉为核芯材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壳层;通过硅烷化试剂(APTES)的修饰作用,在酸催化条件下,在钨/二氧化硅表面实施甲醛和尿素的缩聚反应,制备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钨/二氧化硅/脲醛树脂(W/SiO2/UF)多组分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转变红外(FT-IR)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钨粉表面脲醛树脂层包覆后,其电导率由1.7×10-3S/m降低为1.2×10-8 S/m,即钨粉表面包覆层的包覆较为完整、致密,其导电性接近于绝缘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催化-凝胶法制备的平均粒径60nm的纳米钨粉为原料,经钢模压制成生坯,用高温膨胀仪测定了纳米钨粉坯体的烧结收缩动力学曲线;然后分别测定了不同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下烧结体晶粒尺寸和相对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钨粉的坯体在200℃开始收缩,1300℃基本停止收缩.从1000℃到1200℃,其相对密度提高了24%,是致密化过程最快的阶段.在1200℃×120min的烧结工艺下得到烧结体相对密度为95%,晶粒尺寸为5μm的钨材.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05,(11):67-67
河源普益硬质合金厂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设备先进,专业生产金属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混合料.硬质合金及其工具成品。公司拥有自主硬质合金牌号32个.规格型号3000多个。其中FSSS 0.6μm碳化钨粉、硬质合金圆棒、合金板块、长条薄片、整体圆片刀、玻璃切割刀和木工刀具等远销世界各地.受到顾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建立还原炉钨粉粒度控制数学模型和电耗模型的工业性试验方法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工艺参数最佳化研究的过程,得出了还原工艺的最佳工况,并经过生产实际应用表明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废料中W、Co元素的二次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从废钨钴硬质合金中回收钨(W)和钴(Co)等金属元素的适用技术和方法。方法通过酸溶解、除杂质(如Fe等)、Co分离等一系列步骤,来实现W和Co元素的回收,Co可以用来生产CoCl2等。结果通过试验确定了适用的回收条件,钨、钴的回收率分别可以达到93.87%和96.82%。结论该方法流程短,设备和操作简单,有价金属回收率高,回收产品质量好,纯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紫色氧化钨制取钨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的氢还原工艺条件下,紫色氧化钨(W_(18)O_(49))比蓝色或黄色氧化钨制得的钨粉细得多.当生产相同粒级钨粉时,用紫钨取代黄钨或蓝钨原料,可适当增加装舟量、加快推舟速度和降低氢还原温度.因此,可以显著地提高钨粉的生产率,节省电力与氢气消耗.  相似文献   
10.
掺钯WO3薄膜的气致变色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钨粉和双氧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WO3气致变色薄膜,研究了WO3薄膜的结构和气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用此种方法制备的WO3薄膜具有良好的气致变色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