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6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5,(5):114-115
刘相雨教授主编的《宋元话本学术档案》一书,在纵览宋元话本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学术史的眼光对二十世纪以来宋元话本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十八篇(部)经典论文(著)进行了评介,在评介中彰显出对学术质疑精神和优良学风的推崇。  相似文献   
2.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对候风地动仪的描述。教科书里的木质地动仪外观模型,王振铎于1951年制作完成。围绕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而展开的争辩成为网络焦点。这个被很多人误认为"古董"的模型,竟是上世纪50年代的古代科技史专家根据不到  相似文献   
3.
贺冰 《科技信息》2010,(34):I0093-I0093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营造自然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畏惧的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敢想象,充分表现出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的创新火花得以迸发,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4.
张开军 《科技资讯》2010,(11):198-198
新世界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注重以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创新的前提条件为质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就必须了解影响学生质疑能力高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一首小诗中写:‘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他用十分生动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实践、探索等活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并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长远来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奏。  相似文献   
6.
陈春 《科技知识动漫》2010,(16):118-118
有这么个故事:一个叫聂利的小女孩到养蜂场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动,却嗡嗡叫个不停。她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书上说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震动,而现在蜜蜂翅膀已不震动却也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请教了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她的疑问,而是鼓励小女孩自己去探索。小女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学术界已有的低碳旅游定义进行梳理与探析;同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本文"低碳旅游"的定义,并从低碳旅游的旅游属性、低碳旅游的产生背景、低碳旅游的衍生价值以及低碳旅游发展的过程性四个方面对低碳旅游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人贵在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已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以心理空间为基础的概念整合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很广泛的关注、研究与应用。人们在赞叹它所带来的强大解释力的同时,对它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类属空间在概念整合理论中作用的质疑。作者尝试在学习研究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对上述以及相关问题给出自己一些肤浅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