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再生丝素固体的微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蚕丝丝素水溶液经不同方式干燥后,所得到的再生丝素固体的微细结构,以及存放过程中丝素的结构变化,指出经30℃热风干燥或经高于-20℃冷冻干燥后,所得到的丝素固体的结构是无定形和Silk I共存,在室内温度湿度环境中存放后,部分无定形结构转化为Silk I;蚕丝丝素水溶液经-80--20℃冷冻干燥后,所得到的丝素膜的结构主要是无定形,含少量Silk II,存放过程中部分无定形结构转化为SilkI;室温放所自然形成的丝素凝胶中,丝素的结构是无定形和Silk Ⅱ共存;丝素水溶液表面膜中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较高,表面膜的结构主要是Silk I和Tilk Ⅱ结晶度高。  相似文献   
2.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natural mechanism of silkworm spinning due to the impres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tural fibers. In this work,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Cu(Ⅱ) ions o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Bombyx mori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SF) in dilute solution by circular dichroism (C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given amount of Cu(Ⅱ) induces the SF 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 from random coil to β-sheet, however, further addition of Cu(Ⅱ) is unfavorable for this conversion. Meanwhile,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duced by Cu(Ⅱ) follow a nucleation-dependent aggreg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Prion protein (PrP) denaturation and Aβ-peptide aggregations, leading to th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This work would help one understand further the natural spinning process of silkworm. Additionally, it would be significant for the study of the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because silk fibroin, extracted in large amounts from Bombyx mori silkworm gland, could be a proper model to study PrP denaturation and Aβ-peptide aggregations.  相似文献   
3.
再生柞蚕丝素蛋白膜的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氰酸锂溶液溶解柞蚕丝素纤维,制备再生柞蚕丝素膜。用物理化学方法研究再生柞蚕丝素蛋白膜的结构特征以及暴露在空气中所发生的结构变化。指出再生柞蚕丝素膜内丝素蛋白的分子构象为α-螺旋和无规线团结构共存。空气环境存放30d后,分子构象只会发生无规线团向α-螺旋结构的少量转化,而不会向β-折叠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4.
丝蛋白膜的加工工艺和应用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丝素蛋白膜加工工艺及影响因素,并概述了其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如一些研究人员所想像的那样,如果蜘蛛是群居的素食动物,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也许将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蜘蛛是大自然中的纺丝能手,在数百万年以上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所吐出的丝对人类有着众多的用途,从带粘性的牙膏到坚固而有弹性的牵引绳索。"我们谈论的并不仅仅只是某一种材料,"从事蜘蛛丝进化遗传学研究的生物学家、加州大学的谢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无引发剂存在时丝素蛋白纤维与烯类单体的接枝聚合反应.与四价铈盐引发的接枝聚合相比,无外加引发剂存在时的接枝聚合,可以获取高得多的接枝率和单体的接技效率.这种接枝聚合方法是丝素蛋白纤维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改性方法.接枝0.6%2-羟基-4-丙烯酰氧二苯酮(HAOBP)的丝素蛋白纤维,其热稳定性及紫外稳定性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力学性能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丝织物既继承了古代的优秀传统,又具有反映时代变化的新特征。而一般的外来影响,特别是西方的冲击,主要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变化。这些新特征的形成,有着科技和服饰文化两方面的背景。中国古代(起源于唐朝,即公元618—907年)一向有由官方将丝织物进行大类划分的传统。近、现代的新、老14大类分类标准(老标准用于60至70年代,新标准至今有效),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文中对大类的类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的整理剂 TDEA 和 TDEB 对丝绸进行整理。通过耐洗率度,DSC、红外光谱和氨基酸分析测试证明 TDEA、TDEB 与丝素发生了化学反应;并通过丝素的溶胀试验、溶解度试验进一步证明TDEA、TDEB 与丝素发生了共价交联反应,从而可以认为 TDEA、TDEB 与丝素间发生共价交联作用是使丝绸湿弹性获得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荧光法的类 Stern-Volmer 方程,采用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实验手段,初步研究和探讨了真丝上染料光褪色机理和真丝的化学成份对染料光褪色的影响.发现染料光褪色与构成真丝的氨基酸种类有关.构成真丝的十八种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和它的黄变产物能显著加速染料光褪色,酪氨酸和它的黄变产物也有促进染料光褪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溶性纯丝素薄膜的制备及其机械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丝素蛋白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生物材料, 但其实际应用受制于其再生后的水溶性及较差的力学性能. 添加其他高分子材料提高材料力学性能会影响其生物相容性, 通过甲醇处理可以改善其不溶性, 但甲醇的毒性可能会影响其生物应用. 报道一种直接制备不溶性纯丝素薄膜而不需要甲醇处理的方法. 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XRD)光谱表明, 随浓度的增加, 薄膜中的β折叠构象增加, 当浓度为15%, 干燥温度为60℃时, 材料中的长程 α 螺旋构象基本消失, 薄膜基本不溶于水. 此条件下制备的丝素蛋白薄膜具有优异的湿态机械性能, 最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可以达到15.9 MPa和4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