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海水营养盐特征和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庙岛群岛南部海域2014年4月氮磷营养盐、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等水质要素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特征,运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灰色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了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3μg/L、195.42μg/L;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氮磷比平均为105.1,氮磷比失衡状况较严重,磷限制为该海域的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95%站位的富营养化指数小于1,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贫营养级(Ⅰ级)、中度营养级(Ⅱ级)和富营养级(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15%、75%和10%,其中Ⅱ级中的部分站位具有较大潜在富营养化风险。因此应加强富营养化区域的监测,特别关注营养盐严重失衡区域。  相似文献   
2.
为能寻找到高效抑藻的高等水生植物,本文探讨了大型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在富营养盐条件下与不同密度铜绿微囊藻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活与死亡菹草均具有良好的抑藻性能,而且,活体菹草在富营养水体能与藻类发生相互化感作用.在藻的起始密度为105cells.mL-1时,菹草可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lnosa)的生长;当藻的起始密度为107cells.mL-1时,菹草不仅抑藻效力大幅下降,其生物量也明显减少,表现为藻类对菹草生长的抑制作用.菹草对铜绿微囊藻化感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藻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在菹草胁迫下,藻细胞的CAT,P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该研究提示通过种植菹草有可能对蓝藻水华暴发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 NH4+-N)、硝态氮( NO3--N)和总磷( 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 NH4+-N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出现极大值;枯水期干流NO3--N质量浓度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较高,丰水期干流浓度相差不大,支流中桃江和袁水NO3--N质量浓度明显偏高;枯水期赣江TP质量浓度在赣州市和南昌市下游出现高值区,丰水期只在赣州市下游出现高值区。通过赣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Cl-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得出,赣江NH4+-N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NO3--N在枯水期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丰水期则来自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共同作用;TP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其次为农业污水影响。  相似文献   
4.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内源性营养盐释放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3种典型营养级别湖泊沉积物,对其营养盐的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总磷、总氮释放量达到峰值;在中性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总有机碳释放量最大;在厌氧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氮、磷、COD的释放量最大.在平行实验条件下3个湖泊中的重度富营养化湖泊的氮、磷、COD的释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9年8月和10月夏、秋季节中街山养殖区调查数据,对该海域的营养盐水平及有机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街山列岛养殖区无机氮夏季含量较高,16.7%的站位超四类水质标准,秋季明显下降,符合二类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夏、秋季无明显差异,而硅酸盐秋季较夏季明显升高。磷酸盐为该海域的限制因素,夏季尤为明显。该海域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也已达到轻度污染水平,且夏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6.
叶然 《科技资讯》2011,(27):99-101
根据2007年至2009年4~10月岱山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资料,对N、P营养盐的污染现状、变化规律、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表明,监控区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无机氮(DI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受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规律以及陆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监控区营养盐含量呈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即春季高,夏季低(8月最低),至9月有所回升;在8个监测站位中,S1站点营养盐含量最高,S8站点最低。赤潮监控区DIN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NO3-N占DIN的94.79%,是岱山赤潮监控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监控区的营养水平等级介于中度营养与富营养之间(Ⅱ~Ⅲ),并逐渐趋于富营养等级(Ⅲ)。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9-10月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对香溪河库湾进行持续监测,并对其主要营养因子的动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初期,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分布差异很大;蓄水完成后.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含量和长江趋于一致.香溪河库湾中TP含量由0.072 mg/L下降到O.066 mg/L,P04-P由0.032 mg/L升高到0.047 mg/L;TN含量略有升高,由0.785 mg/L升至0.817 mg/L,其中NO3-N占TN的百分比从66%增加到87%;D-Si浓度升高了约1.5倍.在3个控制断面,底层TP,PO4-P和D-Si含量大于表层,N在深度方向上没有明显规律.营养盐结构方面,Si/N>1,Si/P>10,有22%的N/P大于22,56%的介于10-22,22%的小于10.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5年6月对威海双岛湾的海洋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DIN、PO_4-P和COD的特征及限制性因子。综合运用单因子指数、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状况评价等方法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NO_3-N为DIN的主要存在形式,DIN为双岛湾的主要污染因子,DIN、PO_4-P和COD平均浓度为164.99μg/L、4.51μg/L和0.93 mg/L。除部分站位DIN外,其余站位DIN、PO_4-P及COD浓度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及COD浓度平面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湾内高于湾外趋势。N/P均值为83.04,营养结构特征为磷限制。对比历史数据,双岛湾N/P失衡呈逐年加剧趋势。富营养化指数均值为0.16,海水有机污染指数变化区间为-0.62~1.02,与富营养化指数法相比,海水有机污染指数法结论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9.
太湖沉积物悬浮的动力机制及内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   总被引:96,自引:4,他引:96  
秦伯强  胡维平  高光  罗敛葱  张金善 《科学通报》2003,48(17):1822-1831
在野外调查观测与实验室试验分析的基础上, 发现了太湖水土界面处物质交换主要发生在沉积物表层5~10 cm范围内. 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在空间分布较为均匀. 湖流及波浪的观测结果表明, 作用于水土界面上的动力来源在小风速条件下, 波浪与湖流产生的切应力大致相当, 但是当风速较大时, 波浪作用占主导. 导致沉积物悬浮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为0.03~0.04 N/m2, 相当于野外风速达4 m/s以上的情况. 如果动力强度远大于此临界值, 如风速达6.5 m/s, 沉积物将发生大规模悬浮. 调查发现沉积物中空隙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远较上覆水高, 从而为沉积物营养盐释放提供了客观条件. 通过沉积物表层5~10 cm中空隙水营养盐浓度的分析, 估算了太湖一次大的动力过程所可能造成的内源释放的最大数量, 即总氮浓度将增加0.12 mg/L, 总磷浓度将增加0.005 mg/L. 最后, 提出了大型浅水湖泊内源释放的一般性模式, 即在无风情况下, 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主要靠浓度梯度释放, 当有风浪作用的情况下, 将导致沉积物大量悬浮, 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得以释放. 但是, 由于风浪作用的复氧, 将部分抵消由于扰动导致的营养盐从沉积物释放进入上覆水中. 而当风浪过程过后, 悬浮物质沉降并将部分释放的营养盐通过吸附作用带入沉积物中去, 有机颗粒物在沉积环境中降解析出进入空隙水中, 等待下一次风浪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舵 《科技信息》2012,(32):I0072-I0072
本文以化工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源缺乏对活性污泥生理活性及絮凝沉降性状的影响,探讨一种确保活性污泥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佳营养盐投加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