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2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7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采用鲎试剂法代替家兔法进行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热原物质检查的可行性.根据临床最大给药剂量计算细菌内毒素限值,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稀释20倍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细菌内毒素限值为1. 25 EU·m L-1.对3批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进行常规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本项研究建立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以替代原有的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2.
对日照海域野生牡蛎共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对牡蛎共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改良Ellman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共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日照海域野生牡蛎中共分离得到62株共生细菌,其中,4株属于孤菌属,6株属于芽孢杆菌属,4株为鲁杰式菌属,3株为黄杆菌属,3株为交替单胞菌属,1株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属,其余均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共生细菌中对AChE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有13株,尤其是菌株HYML-1-11和HYML-1-62,抑制AChE的IC_(50)值分别为5.01和4.53μg·mL~(-1);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有22株,其中HYML-1-6、HYML-1-11、HYML-1-18、HYML-1-24、HYML-1-39、HYML-1-47和HYML-1-62号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5μg·mL~(-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3.
当前外来植物长芒苋种群在京津冀地区呈爆发性增长态势。文章在入侵植物长芒苋生长的四种典型生境,包括河岸(A)、路边(B)、荒地(C)和农田(D)设置样地采取入侵区和非入侵区土壤,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入侵生境条件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规律。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生境因素对Simpson指数有显著影响外(P<0.05),生境和入侵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对土壤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较小;NMDS分析表明:不同入侵生境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区分明显。在长芒苋非入侵样地,最丰富的门类为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和芽单胞菌门。而在长芒苋的入侵生境,上述第三大优势门类的芽单胞菌门转变为拟杆菌门;LEfSe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境下代表性优势菌有显著差异。在河岸生境下伯克氏菌科和β-变形菌目的细菌具有明显优势,在荒地生境下芽单胞菌纲和芽单胞菌科的细菌占优势,在路边生境下Sphingomonas_sediminicola占优势,在农田生境下亚硝化单胞菌科占优势。本研究表明长芒苋的入侵能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这种改变将通过生理生化过程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4.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5,(3):18-19
<正>北极露脊鲸,帮助人类更长寿众所周知,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会在100岁左右走向生命的尽头。然而,作为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家族中却有一个例外——北极露脊鲸,它们的寿命往往会超过200岁。为什么它们能比其他鲸鱼物种更长寿呢?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露脊鲸体内,存在着一种独特基因,这种基因能帮助它们抵御癌症,并修复DNA损伤,这就是露脊鲸不会患上心脏病和癌症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共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真菌-细菌联合体能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种生态功能。有些细菌驻留在真菌菌丝内部,借以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分布和次级代谢过程,这些细菌被称为菌丝内生细菌(endohyphal bacteria, EHB)。EHB的研究揭开了微生物生态学的一个新篇章,是真菌与细菌共生关系中最紧密的代表。在逆境条件下,EHB可以调节寄主生殖机制相关的关键成分或步骤,诱导植物激素类物质的产生,对寄主真菌具有辅助性保护作用。研究最深入的真菌-EHB共生体系是植物致病性根霉菌Rhizopus sp.与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引起水稻幼苗枯萎病所必需的植物毒素——根霉素是由伯克霍尔德氏菌所产生的,而非寄主根霉菌本身产生的。EHB也会影响定殖于高等植物的内生真菌的生态和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EHB还有助于激活参与识别、转录调节和初级代谢蛋白合成过程的相关基因。目前已开发出了无菌培养分离EHB的方法,然而对真菌-EHB共生体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综述了菌丝内生细菌EHB及其与宿主真菌的共生体系,阐述这些伴侣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以及EHB对宿主真菌和宿主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复杂网络的社团发现问题是网络数据挖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基于模糊C均值的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最大化网络的模块度,算法中模糊C均值的初始值由群体细菌取药性算法获得.模糊C均值算法在此基础上发现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其创新点在于最佳模块度的寻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对现实世界网络社团划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该研究旨在从高温大曲中筛选得到产酱香风味的细菌菌株,用于高温大曲的增香提质。以仁怀地区酱香大曲为原料,采用嗅闻法筛选获得1株产香细菌XJ-12,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细菌XJ-12进行耐受性测试,发现XJ-12生长较为迅速,18 h左右进入稳定期,能在55℃下生长,pH值为3.5时出现抑制,耐受8%的乙醇、17%的NaCl和25%的初始糖度。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检出固态发酵挥发性风味物质39种,主要有2,3,5,6-四甲基吡嗪、乙偶姻、苯乙醇、苯酚、苯乙酸乙酯等。结果表明细菌XJ-12有较好的耐受性,并能产生多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9.
在高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通常采用贵金属对电极(Au、Ag)和昂贵的空穴传输材料(HTM),导致了高成本和不稳定等问题.该研究使用稳定的无HTM的CsPbBr3纯无机钙钛矿的PSCs,将结构优异的天然纳米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BC)经过高温碳化得到具有纳米精细结构、大表面积和孔容的多介孔碳化细菌纤维素(CBC)材料,对该材料进行SEM、XRD、FT-IR、比表面积、电导率测试以证实该材料在PSCs上的应用潜质.根据PSCs对电极的应用需要,将CBC及其与商业导电碳浆(CS)混合物作为PSCs对电极材料,通过J-V、IPCE等测试,发现纯CBC材料的电池效率高于纯CS,在作为PSCs对电极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该研究不仅扩大了生物质碳材料的应用领域,而且有望将CBC作为低成本稳定高效PSCs对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从大连新港石油污染海域海底沉积物中分离获得了5株菌株,编号分别为p14、p22、p23、p35和p37.经16S rDNA测序分析,菌株p14、p22、p23、p35和p37分别与Halomonas titanicae BH1T、Halomonas alkaliphila 18bAGT、Halomonas venusta DSM 4743T、Halomonas alkaliantarctica CRSST和Halomonas pacifica DSM 4742 T最相似.实验研究其石油降解特性表明:该5株细菌菌株皆可降解石油,降解率分别为31.0%、47.8%、18.6%、3.8%、40.2%,菌株p22石油降解性能最佳,高达47.8%,菌株p37其次,高达40.2%.此外,5株细菌菌株均能降解十二烷、十六烷、蒽、萘、菲和芘,其中,p22、p23对芳烃降解性能更好,p14对芳烃的降解能力最差.菌株p14对烷烃降解能力较强,菌株p35、p37对烷烃降解能力较差.表明5株盐单胞菌菌株具有环境污染修复能力,是潜在的优良降有机污染物降解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