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根据我国高硫煤的赋存特点,提出采用微细介质重介旋流器及细泥选择性絮凝组合工艺实现细粒煤的深度脱硫,无机硫脱除率可大幅度提高,分选下限明显降低,是实现煤炭深度脱硫降灰产业化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旨在通过回顾全球范围内对两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多房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结合对狐狸与寄生虫病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成果,探讨狐狸与两型包虫病传播之间的关系。全总结了世界各重要地区两型包虫病的流行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叙述了我国对于两型包虫病的生态学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分布的三种狐狸均为该病的终末宿主,同时强调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狐狸的野生动物包虫病生态学研究几乎空白,本指出,犬科等野生动物以及一些家善对于寄生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就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导致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关于对包虫病易感的珍稀物种的保护的生物学的研究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信江地区“补丁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跃通 《科学通报》1997,42(11):1231-1232
“补丁岩”是宋叔和先生50年代在白银厂工作时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薄板状、薄片状或片状、形似“补丁”而被各种火山-沉积物胶结而成的一种特殊岩石,与典型的火山角砾岩、集块岩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沉积岩系地层温度场模型及其参数优化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石油地质过程中沉积岩系古地温分布情况和有关参数识别问题。给出了包括传导、对流的导热方程及其初始、边界值条件,讨论了该抛物型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构造了识别导热率等参数的优化识别模型。依据可分Hilbert空间中双线性型的有界性与强制性等,证明了识别问题最优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5.
南极长城站地区湖泊沉积岩芯的^210Pb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南极长城站地区湖泊沉积柱样中~(210)Pb比活度的测量结果:附加~(210)Pb比活度随深度的增加呈典型的指数衰减分布,指出了~(210)Pb测年法在本区应用的可行性和该湖泊的沉积速率((0.072±0.018)cm·a~(-1)),并讨论了大气核试验对南极环境中210Pb沉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沈显杰 《科学通报》1994,39(9):824-824
青海柴达木盆地系统的地热研究,是在38年油气勘探和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和勘探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于1991—1993年进行的,它包括:大地热流测量、地温场分析、古地温恢复、油气形成地热条件研究、盆地三史模拟和油气资源远景分区预测等六项内容,为进一步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系统的地热依据,同时取得了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分区预测的经验.本文着重报道其中三史模拟和计算机辅助预测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导致细粒泥沙水中絮凝的因素,探讨了絮凝和分散的机理,给出了一个反絮凝的物理模型.在大量科学实验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整套包括化学分散和物理分散方法的反絮凝技术,补充和纠正了现行细粒泥沙颗分方法的不足.本文的反絮凝技术已为许多工程部门完成了总数以万计的沙样颗分,其有效性经受了充分考验.  相似文献   
8.
Although petroleum exploration is being conducted in the Hong Kong region,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ave never been found in this area.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only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rock exposed in Hong Ko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very rich in organic matters, which has an averag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of 1.9% and chloroform bitumen ““A““ range from 0.14% to 0.24%. The total hydrocarbon content varies from 880 to 1800 pp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atio is specific from 5 to 9. The index of pyrolytic hydrogen is up to about 600 mgHC/gTOC.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The lamalginite is the major maceral of the source rock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lso suggest that the organic materials of the source rock are of type I and type Ⅱ1, with abundant gammacerane, γ, β-caro-tane and C24 tetracyclic terpane, which indicate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salt water and brackish 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the source rock has evolved into a mature phase.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found within calcite veins in cracks of the source rock, indicating that hydrocarbon has been generated and a secondary migration has happened. The source rock in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about 200-300 m thick, thus having considerable hydrocarbon potential. The discovery of the high 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in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will certainly provide insight on hydrocarbon resource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a.  相似文献   
9.
广西金牙金矿微细粒金赋存状态的质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奎仁 《科学通报》1992,37(9):832-832
自卡林型金矿发现以来,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微细粒金主要呈显微金和超显微金存在,不但肉眼难以见到,在光学显微镜下也很难发现,给赋存状态研究造成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矿床的评价、勘探及选冶工艺的确定。本文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讨论了界面极性相互作用理论及其在细粒浮选研究中的应用。亲水矿粒间水化排斥作用及疏水矿粒间疏水吸引作用主要归因于颗粒间界面极性相互作用。通过测定矿物在已知表面能参数的液体中的接触角,就可确定矿物的表面能参数值。由界面极性相互作用能确定水化或疏水相互作用能量常数,从而计算颗粒间水化或疏水相互作用能曲线,利用EDLVO理论能很好解释矿粒间的凝聚、分散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