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金沙江典型河段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于2014年秋季(10 月)在石鼓至宜宾江段布设6 个断面进行浮游藻类群落监测。通过显微镜观察, 共鉴定出浮游藻类6门30属52种, 其中硅藻的物种数、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65.38%, 74.07%和80.65%, 是优势门类。浮游藻类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都呈现坝上逐渐降低、坝下逐渐升高的规律, 石鼓最高, 向家坝最低。多样性分析表明, 攀枝花的浮游藻类群落多样性最高, 溪洛渡和向家坝均较低。浮游藻类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 总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优势属现存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包括尖针杆藻Synedra acus 和曲壳藻Achnanthes sp.在内的6种硅藻与水位正相关, 与水温负相关, 是适合在低温下生活的藻类, 小环藻Cyclotella sp.则适合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网状空星藻 Coelastrum reticulatum、栅藻Scenedesmus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的现存量与总氮显著正相关, 能够指示水体中的氮浓度; 近缘桥弯藻Cymbella affinis 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的现存量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 能够指示水体中的磷浓度。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6日贺江爆发镉Cd、铊Tl重金属污染,8日对马尾河至桂粤交界处扶隆码头河段共15个样点进行硅藻采集并分析,结果发现113种硅藻,相对丰度大于5%的有49种,其中丰度最大的是Nitzschia palea(NPAL),其次是Nitzschiafonticola(NFON)、Nitzschiaintermedia(NINT).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前两轴共解释了硅藻群落变异的56.4%,其中Cd、Tl占所有环境因子解释量的61.7%,说明Cd、Tl等重金属在影响硅藻群落变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采样点硅藻的相对丰度进行聚类,由硅藻的生态学特征分析除了大宁河口样点水质比较清洁,沙冲河有了轻微的污染,其余其它样点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中度污染或重度污染.对Cd、Tl重金属浓度和丰度较高的优势种进行相关分析,发现Cd、Tl的浓度大小与NPAL、NINT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NPAL、NINT可以作为贺江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性属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藏20个不同类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属种分析鉴定,共发现10科27属212种硅藻,以喜碱性硅藻为主.其中相对优势属为Navicula(17.5%),Nitzschia(10.8%),Cymbella(8.5%),Fragilaria(8.5%),Gomphonema(7.1%),Pinnularia(6.1%);相对优势种为Denticula elegans,Fragilaria pinnata,Nitzschia denticula,其次为Navicula cincta var.leptocephala,Fragilaria leptostauron var.martyi,Amphora ovalis var.pediculus.研究表明:盐度指标T DS,SC,ρ(Mg2+),ρ(Mg2+)/ρ(Ca2+),ρ(CO2-3+HCO-3)和碱度是藏北湖泊硅藻分布的主控因素,pH值对硅藻种属组合特征也有明显控制作用.Denticula elegans可在电导率为3.98 mS/cm的环境中良好生长;Nitzschia denticula在西藏地区对pH的最高适应值达10.56;Fragilaria pinnata最优生长环境pH值为8.68,电导率为0.30 mS/cm;Fragilaria leptostauron var.martyi对盐度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可在SC最高达3.98 mS/cm的环境中生长;Amphora ovalis var.pediculus在西藏地区最适生长环境SC为0.48 mS/cm,pH值为10.26;微咸水种Amphora veneta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在盐度为345 mg/L的环境中大量生长;Opephora martyi的大量生长可能指示了营养良好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一项研究称,硅藻不仅能被火山灰云带到同温层并存活下来,它们还会飘落到距离遥远的岛屿上。研究作者亚历克斯·范·伊顿说:"一边是精致的、有硅质外壳的生物体,另一边是地球历史上最强烈的喷发活动之一,二者之间的对比何其之大。"范·伊顿在《地质学》杂志中称,这些硅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质监测分析,得出马踏湖为氯化类钠组Ⅱ型水,属偏碱性湖泊。运用沉积硅藻属种鉴定法与湖泊综合营养指数法,对马踏湖沉积硅藻属种进行鉴定,并分析湖泊综合营养状态。结果显示:马踏湖以Cyclotella meneghiniana(梅尼小环藻)为主,占该湖内所有硅藻属种的42.03%,Nitzschia palea(谷皮菱形藻)、Navicula crytocephala(隐头舟形藻)和Nitzschia sp.(菱形藻属)为优势种,指示了马踏湖的重富营养状况,这与综合营养指数法得出的马踏湖营养状态相一致。表明沉积硅藻组合对华北地区湖泊营养状态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可为湖泊监测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硅藻研究对古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影响硅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营养元素和植被等,并且对湖泊硅藻在重建古环境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及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针对湖泊硅藻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展开一定的探讨与展望,为以后湖泊硅藻研究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冲绳海槽1000 年以来的硅藻记录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冲绳海槽南部MD05-2908 孔沉积样品的硅藻分析, 探讨了该区1000 年以来的气 候变化及环境响应. 研究区位于东亚季风区, 又处在黑潮流经区域, 其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受二 者的共同影响. 对具有环境指示意义的黑潮指示种和淡水种硅藻的分析结果显示, 二者的变化 趋势与历史上的“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950~1500 AD 期间黑潮指示种波 动增加, 而淡水硅藻的含量波动下降, 说明研究区受黑潮的影响较强, 而降雨量较小, 反映了 研究区中世纪暖期暖干的气候特点; 1500~1900 AD 期间黑潮指示种的含量持续降低并保持低 值, 说明当时黑潮对研究区的影响减弱, 海水温度较低, 与小冰期气候特点相似; 同时淡水种 在该时期含量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 表明台湾东北部在小冰期期间降水偏多. 硅藻研究结果反 映的1000 年来暖干-冷湿的气候特点, 可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降 水的影响有关: 温度升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 该地区降水减少; 反之, 温度降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该地区降水增加.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兰州市银滩湿地2011年3—10月沉积物中硅藻群落结构以及演变特征.每月中旬在湿地样点采集8个沉积物样,同时测定样点水体温度、电导率和pH值.共鉴定出27属,126种及变种硅藻,Navicula和Nitzschia两个属出现的频率最高.各个月份的硅藻优势种、个体形态、种群数量及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其中,3月份以Navicula pupula为优势种,4月份以Navicula simplex为优势种,5,8,10三个月Navicula veneta在表层沉积物中含量最高,6月份Cymbella pusilla丰度最高,7,9两个月的优势种为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而从7月以后湿地硅藻属种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Nitzschia palea,Cymbella affinis,Cymbellaventricosa,Navicula veneta,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等成为了主要硅藻属种.受黄河7月以后水位上升的影响,外源污水可能大量进入湿地水体,湿地大部分处于弱有机污染状态.通过对硅藻属种及pH、电导率、总有机质质量分数和温度环境变量之间的去趋势对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pH是影响硅藻属种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能解释较多的硅藻属种分布特征;次要的环境变量是电导率、有机质质量分数受水体的影响,表明湿地水体有机污染物有外源输入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硅藻是一种细胞直径仅为10~200μm的单细胞真核藻类,可以连接成丝状或其他形状的群体,广泛分布在各类水体甚至湿润土壤中,是藻类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硅藻得名于其由SiO2·nH2O(二氧化硅)组成的硅质细胞壁,由两个嵌合如培养皿的半片所组成.称为上壳和下壳,壳面上有各种美丽的花纹,是进行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同时,由于这种不易被腐蚀和磨损的硅质结构,使其大量保存于第三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中,为开展古环境与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自然地理气候独特,地貌复杂,硅藻种类丰富,是进行藻类生态多样性研究的理想区域.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从1981~2004年在黑龙江境内采集、积累了大量藻类标本,本文对其中34个采集地区,共805份采集标本进行了相关调查和整理,对我们近几年在黑龙江省的硅藻研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藻类标本采集、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