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玉米螟研究的现状,综述了玉米螟的分布、及防治,分析探讨了玉米螟综合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中首次报道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记述了卵的形态结构与成熟分裂,受精卵的卵裂,囊胚层,带及胎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仅在黑暗期产生性信息素,性信息素的产生?脑中一种活性因子的控制,光照期、黑暗期的雌蛾脑匀浆液都有这种活性因子存在,但黑暗期脑匀浆活性较高,雄蛾脑匀浆液也有这种活性,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脑匀浆液也对亚洲玉米螟雌蛾有刺激活性,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产生即无刺激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切断腹部末端神经亦不影响脑因子促使性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5.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扩大合成及生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扩大合成研究,使合成的诸条件进一步完善,确定了最佳碱浓度,为小批量制备提供了可靠数据。田间生测实验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药剂每亩仅用2.2mg即具有明显的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早在1873年就有人发现了昆虫雌雄之间的引诱现象,直到1959年才以家蚕雌蛾腹部的抽提物中分离和鉴定出家蚕性诱剂的化学结构,简称“蚕蛾醇”。除翅翅目外,其它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许多昆虫都陆续发现了雌雄之间性引诱物质,迄今已鉴定出100多...  相似文献   
9.
用特征展开近似推理的方法,对属于多重复合模糊蕴涵命题的玉米螟产卵期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越冬代玉米螟的产卵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吉林调研农户数据,采用多个Logit模型比较分析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该技术的采用不仅与微观农户技术需求有关,也与技术供给有关,实证也验证了农业技术供给和玉米种植规模对农户技术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样本数据反映,如此经济、环保又增产的农业技术并未能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与我国农技推广力度严重不足密切相关。从符合WTO规则及更好地实现我国粮食安全角度来看,我国应加大粮食主产区的农技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