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229篇
教育与普及   1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92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得到了40Cr合金钢在高温高应变率下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据此确定了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采用解析法和实验法分别求解了磨削强化层的温度场和塑性应变场分布.结果表明,磨削强化层在磨削深度方向具有较大的温度和塑性应变梯度;150μm强化层内会发生奥氏体转变;磨削表面最高温度可达1060℃.在磨削亚表面60μm内会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达到了再结晶的临界条件.较大的磨削深度使磨削强化层塑性应变增大,再结晶现象越充分,微观组织细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使用实验轧机旁冷却装置配合轧机进行轧制实验,研究轧制道次间不同冷却工艺对特厚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道次间冷却工艺可以在全厚度方向获得组织细化及强韧性提高效果,采用强冷道次间冷却实验钢1/4处晶粒尺寸可细化至10μm,强度为376MPa,-40℃冲击功为169J;心部晶粒尺寸可细化至15μm,强度为360MPa,-40℃冲击功为123J.本工艺可形成470μm厚表层细晶层,晶粒尺寸可细化至5μm;粗轧道次间插入冷却工艺轧制钢板强度和冲击韧性优于中间坯冷却工艺;随冷却强度增加,钢板内部组织明显细化且强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4.
预应力桥梁孔道灌浆施工质量对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影响重大,预应力孔道压浆应重视事前和事中控制,并应检测压浆密实度情况。本文以某高速公路3×40 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为工程背景,对施工过程中T梁压浆密实度进行了抽检。检测结果表明,各管道预应力孔道注浆均基本密实,预应力管道压浆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5.
PXI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有关PXI总线的规范和产品的推出,由于优良的性能指标和适宜的价格,使其受到各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对风洞测控系统的结构和系统配置作了具体的阐述,并对PXI总线在具体使用中的效果和特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重点介绍了集成有源负载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并以镜像电流源为例详细介绍、对比了两种方法(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此外,介绍了用厄雷电压计算 Av 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纤维对混凝土构件的抗温缩能力,利用Moelands-Reinhardt(M-R)软化本构关系,采用非线性随机有限元法,即Monte-Carlo法分别对素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构件的温降收缩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的存在可提高混凝土抗拉极限状态温降值,掺加超细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效果不明显;超细纤维依靠其韧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极限温降值和构件薄弱区域的抗拉能力,减小了由材料性质不均而造成脆断的可能性,在整体上延缓了构件到达抗拉极限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n rock type, the mode of occurrence, diagnostic minerals and creatures, the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and organic facies of Chinese marine source rocks from wells and outcrops, an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developmental modes of foreign marine source rock,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objectively make clea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by either single mode of preservation or high organic matter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geological featur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Neoproterozoic-Lower Paleozoic marine source rock is generalized into four modes, namely, thermal water activity-upwelling flow-anoxic; carbonate gentle slope-upwelling flow; xerothermic climate-brine euxinic milieu; and humid climate-retained euxinic milieu; as the Lower Cambrian undercompensation basin organic facies (the Tarim Basin, South China and southwest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arbonate gentle lime mud bound organic facies (the Upper Ordovician in Tazhong region of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Lower Silurian in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the Middle Cambrian evaporation laggon organic facies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enclosed undercompensation terrigenous bay organic facies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he west of the Tarim Basin, the Lower Silurian Long- maxi Formation in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Chinese marine sedimentations with lower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are generalized into two modes of consumption-dilution mode of open epicontinental sea and depletion-dilution mode of supercompensation basin.  相似文献   
10.
高的氢压和反应温度有利于片硼酸钠与镁和氢反应生成硼氢化钠,但温度接近镁的熔点时不利于硼氢化钠的生成。在反应物中添加铁、镍和钴将加速硼氢化钠的生成,而铜的加入却阻碍硼氢化钠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