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豫南大别山区不同海拔高度茶树主要品质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豫南大别山区不同海拔高度茶树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为:水浸出物44.52%~46.99%(质量分数,以下同),茶多酚25.49%~30.03%,儿茶素208.49~234.18mg·g-1,氨基酸3.86%~4.81%,可溶性糖4.61%~5.22%,叶绿素1.26~1.98mg·g-1,咖啡碱3.11%~3.72%。综合分析,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茶叶品质逐渐提升,海拔700m处的茶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甘肃平凉崆峒山不同海拔梯度辽东栎叶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崆峒山不同海拔尺度上的辽东栎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其比叶面积、毛基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进行测定,探索海拔变化对崆峒山辽东栎生理形态的影响以及叶片解剖学特性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性,从而为选择化石植物重建古环境提供依据.结果与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比叶面积、气孔长度、气孔密度呈二元曲线关系,而毛基密度则呈一元线性关系;所有叶特征参数均在1 935 m处具显著转变,推测该海拔附近是崆峒山辽东栎的最佳生长区域;海拔1 935 m之上的区域,低温逐渐成为制约辽东栎生长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地区是马先蒿属植物的重要分布中心,但有关该类群在此区域分布格局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马先蒿属植物物种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马先蒿属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宽度及其多样性的地理格局。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共拥有马先蒿属植物174种,分属于 13 个群、61 个系。比较重要的群主要包括根叶群 Grex Rhizophyllum、短叶群Grex Brachyphyllum、马先蒿群 Grex Pedicularis 和无枝群 Grex Apocladus 等; 比较重要的系主要包括长花系Ser. Longiflorae、轮叶系 Ser. Verticillatae、琴盔系 Ser. Lyratae 和肉质系 Ser. Carnosae。在种的水平上,45.4%的物种 (包括大部分特有种) 分布生境狭窄,仅在 1-2 个县域有分布。这可能意味着因其狭窄的生境,部分马先蒿属植物存在着较高的濒危风险; 在群、系和种的水平上,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升高均有增加趋势,这可能与马先蒿属植物的起源及地壳的差异性抬升所致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纬度分异有关。同样在群、系和种的水平上,随着海拔高差的增加,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同时,研究单元内,马先蒿属植物的总体海拔分布宽度与海拔高差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2= 0.56 ,P< 0.01 )。这可能意味着,由海拔高差所表征的生境异质性也可能是影响滇西北地区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之一。总体上,马先蒿属植物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可能与其区系起源、地壳的差异性抬升和生境异质性格局有关。
  相似文献   
4.
译言 《科学大观园》2012,(10):63-64
红杉国家公园大森林里的巨杉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东面的内华达山脉南部的红杉国家公园成立于1890年9月25日,占地1635平方公里。由于围绕着一片将近4000米垂直起伏的山脉,红杉国家公园里有着美国本土48州自然资源的最高点——海拔4421米高的  相似文献   
5.
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2科524种植物种子,探讨了温度、海拔与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温极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能够解释萌发率变异的3.4%.在5/15℃,5/20℃,10/25℃3个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分别为78.7%,83.4%,91.3%,平均萌发率分别为36.4%,40.6%,47.2%.其中5/15℃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与萌发率均最低,表明高寒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同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依赖于系统发育,科分类能够解释样区物种种子萌发总变异的34.9%.10个主要科植物种子在变温5/15℃,5/20℃,10/25℃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各个科的最高与最低萌发率差异显著.总体而言,禾本科平均萌发率最高(73.6%),豆科的最低(8.2%),各个科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种子采集地海拔与平均萌发率显著相关,能够解释萌发率总变异的2.3%.种子萌发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萌发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样区内随海拔升高,种子有变小的趋势,有利于萌发率的增加;另一方面,高海拔比低海拔地区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样区内各物种的萌发特性受到以上正负影响的双重作用,呈现出各异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居住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儿童之间的血红蛋白含量,研究血红蛋白含量与高原海拔高度的关系。方法:对居住在海拔3700米(拉萨)的406名9—10岁藏族儿童和444名居住在海拔4300米(定日)的相同年龄段藏族儿童进行横向比较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测量血红蛋白含量及人体基本数据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14.0软件系统分析。结论:居住在海拔4300米的定日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14.0(13.9—14.1)g/dl明显低于(P〈0.05)居住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14.6(14.5—14.7)g/dl。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大学博物馆馆藏的京津冀地区革翅目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获得了5科10属19种,记述了各种的标本采集信息及其分布范围,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其分布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肥螋科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地区,球螋科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并应用Maxent模型对球螋科的分布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选取玉龙雪山南坡林线附近区域为研究区,用转化糖方法测定高山地段不同景观部位的效应温度,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研究区域的温度场格局,以此为基础探讨山地景观尺度的地面温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海拔梯度的影响,仍是控制研究区地面温度特征的主导因素,但温度变化并不完全遵循山地温度的垂直递减规律;②林灌草3类植被分布区域的地面温度差异显著,林地的效应温度总体高于草甸和灌丛的温度,但草甸区域的坡面温差大于林灌分布区;③研究区域在草甸内的温度随着海拔增加而递减,但在森林分布区的温度变化规律则完全相反.因而山地地面温度的影响除了考虑海拔的作用外,还需综合考虑下垫面和坡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用分解网袋和萘排除两种方法,研究土壤动物对凋落叶的分解效应,并分析了随海拔梯度变化黄山松凋落叶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在1 a的分解时间内,常绿阔叶林样地上未用萘处理的大孔分解袋内凋落叶的分解率为中孔的1.33倍、小孔的1.54倍;高山草甸上未用萘处理的大孔分解袋内凋落叶的分解率为中孔的1.12倍、小孔的1.22倍;土壤动物对凋落叶的分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常绿阔叶林样地上土壤动物贡献率为32 %,而高山草甸土壤动物贡献率仅为5 %,土壤动物作用的骤减是高山草甸凋落叶分解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减少,活性下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降低。凋落叶的分解受凋落叶基质质量、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以及样地温度、降雨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 83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 000 m山野菜种类最多,海拔1 600~1 800 m山野菜数量最少.山野菜随海拔梯度的分布与宝天曼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呈中间高度膨胀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相邻海拔段的山野菜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系数越小.影响宝天曼保护区山野菜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高度、群落温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以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