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综合类   1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温和水热合成法,以CuCl2·H2O为反应原料,使用无毒且易溶于水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在氨水体系中合成了具有纳米棒状次级结构的CuO微球,并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对CuO微球形貌的影响,发现SDBS和氨水的用量是影响棒状次级结构自组装成球的关键因素,而向体系中引入强碱则会改变棒状次级结构.通过XRD、SEM、TEM及HRTEM对合成产物的结构、晶型、形貌及颗粒大小进行研究.采用FT-IR研究了产物的表面结构.UV-Vis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PL)结果表明产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较强的光捕获能力,并能发出蓝紫光.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所谓的清洁能源技术都有一个肮脏的秘密,尽管它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在不排出或少排出使地球变暖气体的前提下提供电能。实际上,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却并非是环境友好型的或是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浓硫酸脱水实验的残留固体──蔗糖类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间短,现象明显,应用于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于臭氧尾气处理的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出若干种负载型用于臭氧尾气处理的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经过筛选,优化出三种催化剂并研究处理臭氧尾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浸渍醋酸盐的催化剂(活性主分的组成为Mno2:Cuo=3:2,负载量为15wt%,焙烧温度为200℃)的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XRD和TG研究了CuO-ZnO-Al2O3催化剂的结果,发现CuO:ZnO=50:50的样品,晶粒度最大,但结晶程度相对较差,可能发生了同晶取代,使得该样品的最大还原峰温度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i2 CuO4材料 ,并对其在中高温下的电导性能及氧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Bi2 CuO4在 70 0℃以下时为电子导体 ,而在 70 0℃以上时其离子电导随温度的增加而显著的增加 ,在 780℃左右时与其电子电导相当 ,是一种较好的氧离子 电子混合导体 .氧渗透测量表明 :在 786℃时 ,厚度为 1 .72mm的样品在上表面氧分压为 0 .2 0 9atm ,下表面氧分压为 0 .0 0 6atm时的氧渗透率达到 5.93×1 0 -8mol/scm2 .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TG和DTA方法研究了CuO对KClO_4热分解的催化作用,TG和DTA曲线证明了CuO的加入导致了KClO_4固态热分解的加速及分解温度的显著降低。CuO的这些作用随其在KClO_4中的混合比(Wt%)增加而增大。KClO_4经CuO催化热解后的固体产物由x衍射确定为KCl,热解过程的有关动力学参数也求算出。  相似文献   
8.
首次以无水硫酸铜(CuSO4)和六次甲基四胺((CH2)6N4)为原料,用微波法,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比制备出粒径和形貌不同的氧化铜纳米颗粒,并用DSC、XRD、FT-IR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抑菌圈法研究了纳米氧化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对这两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高师院校的化学专业,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的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对实验室还原氧化铜残渣回收利用的研究,将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