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8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     
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关东三宝之第一宝,素有“百草之王”的称号,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很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里就有人参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几千年来,人参都被列为中草药中的“上品”。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发扬中医药学可以造福于全人类。中西方医学是互补的 ,互相不能取代 ,但经历一二百年可能会走到一起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华文化大发展始于战国时代 ,如果说今天是“世界战国时代”的话 ,估计中华文化的爆炸式新发展将起始于 2 1世纪 ,中医药学的发展亦将同步。中医药学腾飞的条件也已开始具备 ,那就是中医药学与世界第二次科学革命相结合。可以想见 ,2 1世纪的中医药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科学之林。但这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架设一条高速公路 ,实为当务之急。一、中医药…  相似文献   
3.
它非李非杏、非桃非梅,又似李似杏、似桃似梅,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虽无记载,但却是明永乐年间的御点贡品。有传说是真武大帝将梅枝插在榔树上,插栽成活,并开花结果;也有人说是鸟衔各  相似文献   
4.
提起湖北蕲春,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到李时珍、吴承恩……可能无人不晓。蕲春,大明医圣李时珍故里,也是《本草纲目》和《西游记》的成书地。从武汉出发驱车顺沪蓉高速沿长江而下,不到三小时,便到了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5.
"六跪" 辨     
《荀予·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一句,学界一般认为其中的“六”’字乃“八”字之误。但根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 目》等药物学文献,说明古代确有一种被称为“蛫”或“鼠负”的蟹类动物,“蟹六跪”在荀予时代抑或是实有其事。  相似文献   
6.
依据《本草纲目》这一巨著,主要从植物名称训诂、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描述及其生长环境等角度阐述李时珍对民族植物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讲究药食同源,在《本草纲目》等中医著作中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比如山楂、薏米、生姜和肉桂等。对健康威胁最大的不是疾病而是衰老.因为是衰老使所有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效率降低.免疫功能锐减,才让各种疾病找上门来。所以,强身健体的主动办法是扼制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专家介绍,海洋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根据《尔雅》、《黄帝内经》的记载可以推断,早在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300年海洋药物就已应用于医疗实践。《神龙本草经》、《海药本草》、《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都有海洋药物的记载,《中药大辞典》收入海洋药物144种。海洋药物历史悠久,为丰富的海洋资源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极有必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以海洋生物配伍其他药物制成的复方中成药152种。这些药物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药学及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毛泽东同志后人毛新宇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学习和研究中医药知识有两年了,我很喜爱中医药。今年,我带来了两份有关中医药的提案.一个是建议教育部在小学生的课程里开设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科目;一个是建议重修《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0.
红小豆学名小豆,古名答、小菽、赤菽等,在我国属小杂粮作物,学术界将其归入食用豆类。据《本草纲目》记载,红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泄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