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框式介词"理论,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介词"由"与后置方位词的配套情况进行了考察:后置方位词的不平衡现象,配套后形成的两种格式,空间参照框架,入句后的前景、后景.  相似文献   
2.
“子、儿、头”是现代汉语中几个比较典型的词缀。对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以“头”为后缀的方位词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方位词“东、西、南、北”后的“头”不应当是词缀,而是表示方位的词根,与“东、西、南、北”一起构成复合式合成词,而不是附加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方位词“上下”在时间、范围、地位和数量四个概念域中的空间隐喻各有不同,它们表达形式、语义内涵的差异性,体现着不同使用人群的不同的认知习惯。  相似文献   
4.
存现句的方位主语原住生成于AppIP的标志语位置,移至句首占据IP的标志语位置;汉语方位词组是具有名词词组的性质,而不具有介词词组的性质;存现句句首的介词词组也应看作主语,而不是状语。  相似文献   
5.
从语法化角度考察汉语方位词在语言使用中呈现出的非方位表述倾向以及一词多义、兼类等现象,为方位词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本文概括和梳理了汉语方位词语法化研究现状,总结了汉语方位词语法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方位词的使用与人类对空间领域的认知密切相关。壮语的“上/下”空间关系主要靠方位词“gwnz/laj(上/下)”来表达,是用附近的物体来表示和目标体之间大致的距离,它传达出的位置信息是模糊的、大概的,而英语中表达不同的空间概念主要靠不同的介词表达出精确的三维空间关系,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思维认知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语法功能为标准,对历来各家对方位词的范围的界定做了分析,认为方位词可以用在名词等前、后,组成方位短语;用于前边的方位词跟用在后边的方位词具有同一性;双音节的方位词可以归入处所词和时间词的范畴内;只有单音节的方位词才是方位词。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方位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方位词根据其构成,可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复合方位词.甲骨文方位词以单义词为主,但已有一些名词,在句中可作主、宾、定、状、中心语等,还可活用为动词谓语.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先秦典籍方位词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用法和意义上也有大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思维过程。壮英方位词"上/下"在范围、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前/后"在时间、社会关系和事物排序,"里/外"在亲疏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喻化思维中体现了类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方言方位词系统与普通话虽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同时也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方言合成方位词的变调、变韵、合音等语音现象以及特殊的方位词缀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