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镇100户农户参保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参保除了受收入水平、政策宣传力度、养老观念以及周围邻居行为因素影响外,捆绑式缴费这一制度规定在某种情况下对中年人的参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试点阶段采取加大新农保宣传力度、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落实"捆绑式"缴费制度等措施对于调动农户的参保积极性,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殷俊  罗遐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43-1346
通过对肥东县新农保试点地的考察,总结了肥东县在推进新农保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如准备充分、工作细致、实行全程代理服务以及进行了比较完善的制度设计。但是肥东县在推进新农保过程中仍然存在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低、选择的参保额度低、政府财政补贴低等现象,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制定灵活的缴费激励制度、建立基础养老金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以及发展农村经济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层次分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情况,本文基于农村推行试点时的情况,研究在试点阶段时的参保情况,通过对参保的比例以及参保人群特征等来对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进行分析,创新性地从作为政策接受者的农民角度,分析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对社会保障部门等机构在下一阶段向全国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庆市25个区县334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Probit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保的影响最显著;家庭耕地面积、村庄离城镇的距离对参保有显著影响,耕地面积越多参保率越高,村庄离城镇的距离越远参保率越高;邻居的参保行为会对农民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农民有参加其他保险则对其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荣红 《科技信息》2012,(11):30-30,13
农村奖扶制度存在着合理性风险、有效性风险和政治性等风险。奖扶制度与新农保衔接,由于制度性解决其机制问题、补偿性问题和时效性问题,成为调适其风险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6.
宝鸡养老保险模式的探索至少在“三农”问题上有重大建树,把中国农民的养老纳入制度体系,并使城乡一体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增加了政府在制度中的责任,紧密结合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现状.参保缴费客观合理.享受待遇直观实惠,使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直接理解和感受到新制度是为其造福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农保推进过程中,农民的参保行为呈现出高参保率、低参保额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农民参保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建立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分类推进新农保;加强新农保制度宣传,发挥社会动员效应;加强财政补贴的投入,建立有效的参保激励机制;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增强农民对制度的信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财政补贴效应理论,考察了新农保制度中政府财政补贴对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机制,即政府财政补贴是通过收入调节效应和乘数效应分别影响参保农民的养老金以及参保后的消费水平,并对新农保制度中政府财政补贴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力度进行了实证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补贴是提高农民养老金领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数额低、对不同档次的缴费标准给予的补贴差额小,这样的补贴标准不利于吸引农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因此,完善新农保制度,加大各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使不同缴费档次、缴费年限的补贴程度差异明显化是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郭生纺  傅托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51-153
新农保在全国实行以来,罗山县作为一个试点县,顺利完成了新农保的普及任务.本文根据罗山县山店村的调研现状剖析了该村新农保普及的原因,并对推行手段进行了评析,以期为新农保的推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今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精算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固定利率下新农保目标替代率与"隐性"替代率模型。利用两种随机过程对利率建模,将上述两种模型推广到利率随机情形,得到了目标替代率与"隐性"替代率的经验函数分布的图像和经验函数密度的图像。通过实证研究,利率随机情形下的新农保"隐性"替代率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替代率较低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新农保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