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注视点转移预测是图像显著性建模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现有算法大多过于繁琐,并且局限于利用单张静态显著图来预测,很少能考虑到注视点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具有生物依据的注视点转移的预测方法,利用了3大因素:视网膜中央凹在显著目标选取中的动态预测作用、注视点移动在距离和方向上的倾向以及短期记忆对注视点返回的抑制机制.通过三者得到的联合转移概率随机产生候选点,从而逐点生成扫视轨迹.相比于其他模型,所提议方法在客观的衡量标准下,在多个数据库中能更准确、更高效地预测扫视路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EOG曲线的处理算法从包含噪声和非线性漂移的EOG信号中提取扫视运动发生时眼球的位置数据。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眼运动的特点构造理想EOG曲线模型;基于理想EOG曲线提取特征值,根据特征值分类提取位置数据。通过一个实验讨论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证明对扫视运动偏转角的提取可以精确到4°。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个在IBM微型机上生成6502机器代码的汇编器。论述了交叉汇编的实现原理、算法、数据结构及其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4.
眼睛的快速跳动(扫视)引起多种瞬态的感知变化,它们可能是伴随放电造成的后果。本文揭示的扫视伴随放电神经回路,能对家鸽整个视觉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扫视伴随放电致使端脑上皮质、视觉丘脑和顶盖前扁豆核(nLM)的放电活动先受抑制后被增强,但副视觉系统基底视束核(nBOR)的反应则与其相反,即先被增强后受抑制,这使丘脑神经元失活导致端脑神经元的扫视反应消失,而nLM和nBOR两者同时失活则消除丘脑神经元的扫视反应。脑干中缝核复合体与扫视有关的全向暂停神经元抑制nBOR并兴奋nLM,其失活导致视动神经元和丘脑神经元的扫视反应消失。研究表明,端脑神经元的扫视反应由伴随放电信号产生.这些信号从脑干神经元经由视动神经元和丘脑神经元传递到端脑,可能在视觉感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注视时长及扫视速度与管制负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雷达管制模拟机设定了不同工作负荷水平下的管制任务,采用tobii X2-60眼动仪,对16名被试在不同工作负荷下的实时眼动数据进行采集。在分别分析了注视时长、扫视速度与工作负荷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注视时长及扫视速度与工作负荷的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工作负荷的增大,注视时长和扫视速度都会随之减小。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6.
有数据表明,尊重自然的观念在现实之中被践行的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反思其中的知行不合问题。从哲学上来看,这一问题与当前环境伦理工作存在肓区密切相关。凯西的“第一时刻”对人与自然知行合一的原初本真关系有所呈现,并触及上述肓区。研究凯西“第一时刻”与这一肓区的关联有重要意义。这里,首先阐释凯西“第一时刻”的主要内容;进而界定人与自然原初本真及其衍生等三重关系,解析这些关系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的效用,从而刻画凯西对“第一时刻”探讨的特征,显明上述肓区存在及凯西对之突破的根源;最后以上述思想为基础,揭示“第一时刻”在弥合知行裂隙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奇闻怪事》2011,(6):1
洞庭湖上,一艘起航的帆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独自向远处的湖岸驶去,渐渐靠近了一块露出湖面的巨大岩石。突然,船上的人听到从岩石附近传出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凄厉呼喊声,然而当他们扫视湖面,却无丝毫异样的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