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星  韩喜球  唐立梅  刘吉强  张平萍 《科学通报》2019,64(17):1799-1816
东南印度洋中脊(Southeast Indian Ridge, SEIR)是印度洋中扩张速度最快的洋中脊,由SEIR增生的洋壳占印度洋总面积的50%以上,它是塑造印度洋现今构造格局的关键要素.相对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西北印度洋中脊, SEIR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综合SEIR及邻区海底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异常特征和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SEIR的分段、洋中脊演化过程和地幔不均一性,以及板内火山作用与洋中脊的成因关系等.本文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东南印度洋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全面理解整个印度洋的洋中脊系统和大地构造格局,增进对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印度洋演化过程的认识.初步研究认为东南印度洋区是多期洋中脊演化的结果,经历了北西向扩张、南北向扩张直至北东向扩张的三期洋壳增生过程.东南印度洋脊下的地幔源区存在不均一性,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圣保罗海底高原和澳大利亚-南极错乱带两个区域.东南印度洋中的海底高原与热点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同时部分存在热点-洋脊相互作用或残留陆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沿海至内陆出露的4件新生代玄武岩进行40Ar/39Ar年龄测试,对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其中洋底和柳城玄武岩首次获得精确的40Ar/39Ar年龄数据.结果显示,闽西明溪40Ar/39Ar年龄数据为(1.44±0.11)Ma,柳城为(17.35±0.93)Ma;闽中洋底玄武岩年龄为(11.71±0.44)Ma;闽东厦门玄武岩年龄为(17.0±0.36)Ma.结合前人年龄数据,福建省新生代玄武岩整体表现出从闽东至闽西年龄逐渐减小的趋势.橄榄石斑晶电子探针数据显示闽东至闽西玄武岩碱性程度逐渐增加,可能指示岩浆熔融程度由沿海至内陆逐渐减少,岩石圈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最新获得的闽西柳城玄武岩40Ar-39Ar年龄为(17.35±0.93)Ma,与东部沿海玄武岩相似,推测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时引起的岩浆扰动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玄武岩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改善其路用性能,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玄武岩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利用马歇尔试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对优化后的玄武岩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沥青混合料破坏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试验观测,尝试揭示玄武岩纤维与高模量外掺剂的复合增强机理。研究表明: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到玄武岩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比为0.44%高模量剂、0.45%玄武岩纤维和最佳油石比为4.98%;在最佳配比状态下进行路用性能试验得知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均有较大提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玄武岩纤维在高模量剂作用下能起到较好的加筋及分散应力的作用,且最佳配合比状态下的玄武岩纤维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滨南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段自下而上发育深灰色泥岩—玄武岩—碳酸盐岩—油页岩岩性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水下火山喷溢导致了碳酸盐岩和油页岩沉积,玄武岩中的火山矿物和过渡金属对周围烃源岩生烃起到了显著的催化作用,从而使烃类早熟和低熟;橄榄石蚀变产生的氢气对烃源岩具有加氢作用,使其生烃量显著增加。间歇性的火山活动除形成玄武岩储集岩外,还导致上覆白云岩破碎,形成了特殊的储集岩——白云质角砾岩。  相似文献   
5.
从黄土Sr同位素探讨海水87Sr/86Sr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多数认为河流输入是引起海水^87Sr/^86Sr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对此推论并没有提供确实的定量分析和依据.通过对黄土高原洛川剖面黄土—古土壤Sr同位素组成和沉积速率等的定量计算说明,在过去2.5Ma期间,海水^87Sr/^86Sr上升总量仅是河流输人海洋总量的大约1/10,而其9/10被海底玄武岩的热液蚀变输入所抵消.海底玄武岩的热液蚀变输入对海水^87Sr/^86Sr变化的总影响量应近似等于河水输入对海水^87Sr/^86Sr变化的总影响量.海水^87Sr/^86Sr变化的原因是河水输入与海底玄武岩的热液烛变输入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宏福  郑建平 《科学通报》2003,48(6):603-609
辽宁阜新白垩纪玄武岩的出现为了解中生代时期华北北缘地幔过程提供了可能. 阜新碱锅玄武岩为火山通道相, 柱状节理发育, 并含少量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 其化学组成贫硅、富碱、高钛和铝, 属碱性玄武岩. 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碱锅玄武岩中等程度地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但不亏损高场强元素. 其Sr同位素比值低, Nd和Pb同位素比值高. 这表明碱锅玄武岩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代表未分异无混染的原始岩浆. 该玄武岩的出现暗示华北北缘此时的岩石圈厚度小于65 km,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富集”的含韭闪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斜长石辉石岩组成. 早侏罗~晚白垩大量且持续的中基-中酸性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北缘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较华北南缘的早, 因为鲁西南地区大量的中基性火山活动仅出现于白垩纪, 而且具软流圈同位素特征的玄武岩出现在第三纪, 显示华北岩石圈演化的时空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7.
两广交界岑溪一带的细碧角斑岩建造未有专门的研究工作,不少学者撰文时皆沿袭了广西地质志(1985)中的说法,认为是夹于下志留统含笔石复理石中的火山建造,是早志留世洋底火山作用的产物。笔者对白板至大爽基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调研,发现该处火山岩和地层存在复杂的构造叠置关系,其中大爽村头山上志留系明显地推覆在细碧角斑岩等火山建造之上。在白板至大爽约2km的路线剖面上,黑色火山岩(指细碧岩、角斑岩、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等)断断续续时有出露,围岩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近白板一带主要为灰岩、硅质岩及泥质页岩,时代为石炭纪,大爽一带主要为志留系黑色页岩、砂质粉砂质泥岩(1:50000图过程中认为其中有些为石炭纪的深海建造),也有零星的石灰岩分布,彼此呈断层接触关系。笔者的野外工作初步认为该处存在构造混杂堆积,而认为细碧角斑岩不是志留系中的夹层。  相似文献   
8.
汉诺坝玄武岩中高温麻粒岩捕掳体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55  
樊祺诚  刘若新 《科学通报》1996,41(3):235-238
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丰富的幔源橄榄岩捕掳体,成为透视上地幔的重要窗口,而与橄榄岩相伴随的麻粒岩捕掳体由于数量少,且对它们的注意和研究是不够的.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出露于地表的太古代麻粒岩相地体了解下地壳,这些麻粒岩都经历过复杂的地质构造与变质演化历史才抬升到地表,相比,被新生代玄武岩捕获快速携至地表的捕掳体麻粒岩其演化历史要简单得多,更能直接反映下地壳性质,因而成为我们探索现今下地壳物质组成和演化的最直接研究对象.这里我们提出的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的高温麻粒岩捕掳体,不同于华北克拉通地台区地体麻粒岩,可能具有现今下地壳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9.
高温高压下碱性橄榄玄武岩的P波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震波反演是认识地球深部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尽管近年来高温高压波速就位测量的实验技术得到了发展,所能达到的压力已很高,但仍然缺乏作为反演基础的地球深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波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笔者选择蛇纹石化碱性橄榄玄武岩,在2.0~5.0GPa和温度达1500℃范围内测量了P波速度,探讨了温度、压力、相变及其蛇纹石脱水对P波速度的影响,发现在熔融前存在声软化效应,并分析了声软化效应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氧同位素组成对于了解岩石成因、地幔不均一性和壳-幔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幔源物质的δ~(18)O作了大量测定,揭示了地幔δ~(18)O的不均一性,玄武岩的高、低δ~(18)O的地幔源区,以及扩δ~(18)O和Nd,Sr,Pb同位素组成的协变性等。国内研究报道甚少,与Sr,Nd,Pb同位素和REE等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报道皖苏地区新生代大陆玄武岩、幔源橄榄岩包体、单斜辉石和歪长石巨晶捕虏体的δ~(18)O,并讨论其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