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20,(3):34-39
安丘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胶辽官话下东潍片区的一个重要分支,包含很多具有地方色彩的语法现象。本文从安丘方言中存在的迥别于普通话的主位移位句、比较句、特殊指示代词等方面着手,以普通话的语法体系作为参照标准,对安丘方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安丘方言中特殊的语法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关中方言人称代词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称代词通过变调来区别单、复数意义,永寿方言的人称代词也符合这一规律.但是,永寿方言人称代词还有以下特征:变调后加“[ti]”仍表示复数意义,“[ti]”可以省略而不影响其复数意义的表达;作定语时有一种特殊情况:变调后既可以表示复数意义又可以表示单数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初"是"为指代词的观点,是系词来源的"代词说"的重要依据。原初"是"的指代词观面临诸多相反证据。首先,不可能以科学方法求得,只可能因错误推论间接得出。其次,汉代学者训释上古经典,遇"是"则照录,决不以"此"释"是"。再次,《尔雅》《说文》明示"是"、此"的对立。各种迹象显示,原初"是"与今天指代词模式相异。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他”和“她”的使用功能不完善和第三人称代词三分法具有缺陷,网络新词汇“Ta”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是对这个缺陷的一种补充和自我完善。“Ta”的意思是“他”或者“她”,是一种不明性别的指称。该词的实际功能相当于一个第三人称代词,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其实是一个汉语拼音形式的字母词。本文对“Ta”出现的理据性做了解释,从字母词和汉字拼音化的角度考察“Ta”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客观地看待“Ta”的存在性,提出对待“Ta”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Time杂志上的英语商业广告为对象,研究商业广告中的语气、情态、人称及评价手段,分析人际意义的特征及其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7.
依据话语的交际功能理论,结合受众的心理体验,从广告英语的语气、人称指代等角度探讨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着重分析了广告话语中语气表达的运用和人称指代的变化与受众心理之间的互动作用,进而使受众成为潜在的消费者。同时,分析语气和人称指代的恰当使用,将有助于广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庄子><楚辞>是战国中期两部重要文献.二书中疑问代词的使用十分普遍.从<庄子>的疑问代词的数量与频率、询问功能与句法功能、时间性及地域性等角度同<楚辞>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邹秋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43-44,65
《论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比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次数少得多,这与第二人称代词在使用对象上要求甚严有关。本文试从使用对象、句法功能和称数等三个方面对《论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勇 《科技信息》2010,(29):I0272-I0272
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定语从句又是高中阶段的语法难点之一、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当中比较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探讨既依据各类语法书上的讲解,又能够让学生深入透彻的理解并应用定语从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