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财政陷入窘境。契税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受到历届政府的重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契税制度必然会做出新的调整,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立足于徽州文书契税记载,可以研究抗战时期徽州地区契税的正税率、附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变化情况,发现抗战前、中期各项税率均有所波动,但是波动频率不大,但是到抗战后期,徽州地区契税的各项税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尽管提高契税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抗战时期的财政困境,但是可以说徽州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为了解决困难,政府发行了500万元的建设救国公债。公债的发行主要经历宣传、推销、偿还三个阶段。经过政府的大力宣传与动员,边区民众掀起了购债热,使公债推销顺利完成。这批债款对当时缓解财政困难、发展边区经济、稳定金融、支持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为当今社会发行公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湖南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抗日战争爆发前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抗战爆发后,为支援抗战,国民政府与湖南省政府采取积极的农业政策,兴修农田水利、改良农作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建立战时农村金融体制、开垦荒地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湖南农业为抗战提供了军粮棉布,在抗战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对八年全面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随着东南的沦陷,国都的西迁,大后方的地位日见重要。为了抗战建国,国民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大后方的政策,诸如扶持建立工业、发展农业、兴办水利、开发交通等。在国家政权力量的介入以及人民的支持下,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西部社会的各个层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不仅初步改变了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但是由于抗战特殊时期,国民政府无力投巨资于西部的开发;同时由于西部各地方实力派的掣肘,使许多开发措施很难真正付诸实施;加之国民政府自身的短视,对开发西部抱以功利主义的态度,使得开发政策总是因人因时而变,没有长久性和系统性。其开发成果也相应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抗战时期是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不断孕育和成熟期。在抗战时期,由于当时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毛泽东及时采取措施对农民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多方面的教育,使抗日战争取得了辉煌胜利。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教育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文献基础及服务对象,阐述了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各项读者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回顾了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有关读者服务的教育情况及读者服务的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7.
日军为何未能占领陕西? 抗战时期,陕西成为日军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之一,8年中,日军飞机轰炸陕西560多次,投弹1.36万余枚,死伤民众万余人,炸毁房屋4.3万余间。其轰炸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湾学生陆陆续续来到大陆参加抗日斗争。考察他们来大陆的途径,有的直接从台湾来到大陆,有的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间接来到大陆。他们来大陆的特点:一是以抗日为目的;二是路上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许多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先后迁入抗战的大后方四川,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相继迁居四川,从而使四川的社会学研究和人口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繁荣时期,取得了丰硕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农业是晋绥边区经济的主体,日寇侵略严重破坏了边区农业发展。边区政府和农民多措并举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了军需民食,为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