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弘羊为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理财家。他既有精深的财政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主持中央财政期间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财政改革,制定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财政措施,这些措施成效显著,起到了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灯笼,又叫灯彩,起源于1800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比如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而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  相似文献   
3.
蒙山顶的茶     
蒙山茶黄金时代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只不过在唐宋时期还是团茶形式。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成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  相似文献   
4.
广平 《科技智囊》2009,(11):80-83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口)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名称取其两九相遇之义,“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宋·吴自牧《梦梁录》)。重阳节起源很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出现了“集重阳入帝宫兮”诗句(屈原《远游》)。西汉时期,宫廷开始流行重阳风俗,高祖成夫人侍儿贾佩兰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晋·葛洪《西京杂记》)。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传统医学在进入20世纪后被称为“中医学”,以区别于西医学。中医学的起源相传起源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黄帝论经脉脏腑,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到了西汉时期则形成了系统的医学知识。中医早期的知识靠口耳相传,传承大多归于某个代表性的人物,到了西汉,刘向等整理图书自然地使用了“以人类书”的方法,所以医学类的图书称《黄帝内经》、《扁鹊内经》等。神农和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也是中医学的创造者,这是作为传统知识的民族性特征。中医学是通过对自然万物和人体的现象的综合分析来认识生命和疾病,即“援物比…  相似文献   
6.
《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它原本是西汉时期纂辑而成的附属于”六经”之一《仪礼》的一部礼学资料汇缔陛质的书。由于其所记内容十分丰富,且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东汉时学习、讲研的人越来越多,地位也日益上升,不仅独立成书,而且由附庸而上升为大国,与《仪礼》、《周礼》鼎足而为”三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揭示西汉时期西部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方法 在野外考察及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描述和现代地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结果 伴随着帝国对周边民族的军事和贸易活动的深入,西部地区城市纳入西汉帝国郡县制城市体系.结论 西部地区早期城市呈现出沿线(河流或交通线)空间分布特征和依托已有城市逐步推进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城市竞争力变化及其促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在近代商贸历史上曾有过“晋人善卖”的辉煌。作为北方重要的商业都会,太原市早在西汉时期就与西域、中晋有密切的贸易往来。经过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太原的钱庄、票号、商行遍及华北和东南沿海,雄踞“十大商帮”之首。建国后,太原市一直是山西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特别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以来。  相似文献   
9.
周励 《科教兴省》2008,(1):38-40
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张骞开辟了古丝绸之路.留下了一段辉煌。由于历史的变迁,2000多年后,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运输却依然不畅.这些地区长期以来对外交往很少.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到了2007年。欧亚国家决定联手实施一项计划,再创“丝路”辉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庞大的火锅家族中,"青海土火锅"却鲜为人知,对于为数众多的火锅爱好者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据考证,青海土火锅大约在西汉时期传入,当时仅由少数上层人士享用,至明、清时才普及到寻常百姓家。青海人又把火锅称为"锅子",逢年过节、亲友聚会、款待宾客时,往往会装一只"锅子"来为宴席增色,显示对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