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陈寅恪先生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从学科自觉高度提出比较文学定义的学者;第二,他用理论与实践活动丰富与发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范式与研究方法;第三,他在跨文化传播与接受方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作为杜威学说在中国的最佳代言人,胡适的文化理论和文学实践都证明他不愧为杜威最好的中国学生.相反,同样留学美国的吴宓、梅光迪和陈寅恪等学衡派诸人,却拒绝了杜威,转而以白壁德为精神导师.同为谋求振兴中国文化的精神救药,为何他们的选择产生巨大差异?通过对学衡派有关论著中对杜威学说的评述(包括他们私人记录中的相关议论文字),可以读出他们做出上述文化抉择的原因,以及当时的中国社会为何没有接受白壁德学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先生创作的诗歌世称寒柳诗,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出色的史学家之一,寒柳诗中包孕了许多的典故,尤其是古典与今典的综合运用,更使得寒柳诗达到了诗歌用典的高超境界。本文便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传统而下,从陈寅恪寒柳诗中的古典今典入手,从而分析其诗中的心灵变化与复杂情思,进而窥探寒柳诗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现代著名藏学家李思纯与陈寅恪交往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学者陈寅恪与李思纯有共同的留德求学、执教于同一高校的经历,而且二位先哲在藏学、史学、旧体诗唱和上有着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二人的文化观念相近。因此,叙述二位先哲之交往及二人在藏学、中外关系史、蒙元史、古音韵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中的交流与切磋,以显示两位学人的卓识远见及发覆之功,对于后来者治学无异于提示和导向了治学的津梁和途径,无疑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5.
"曲学阿世"一词始见于《史记·儒林列传》。传中提到汉初儒生辕固生、公孙弘等人应征入京,辕固生告诫比他年轻的公孙弘说:"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但告诫无效,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陈寅恪先生两篇涉及科学史之论文,并讨论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索了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认为可分为四种:诗史互证、多重证据法、科学思维法、从文化的视野视察文学,并对此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认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元稹作《连昌宫词》,呼吁“努力庙谟休用兵”,是12年前同白居易应制举时所持“销兵”说的继续;“休兵”说同于唐穆宗初期宰相萧克、段文昌的“消兵”说,元稹因而得志于朝;与主战派裴度政见对立,故又受到攻击并遭贬;“消兵”说导致朝廷再失河朔。陈说不确。白、萧、段的“消兵”说,指天下军队逃、死不补,自然减员。元稹从无这种主张,所说“销兵革”,指朝廷推诚于下,推敬于外,化解矛盾,消除战争,核实军籍,农战相兼。元稹一向主张并参与镇压藩镇判乱,“努力庙谟休用兵”,是盼望最终太平,不再用兵,这同裴度完全一致。元稹见重于穆宗,并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文才学说;遭裴度等忌眼并因而遭贬,也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勾结宦管理、宰相才干和朝廷遥控五方面因素,还应考虑河朔地区特殊文化背景。元稹“休兵”说不同于萧、段“消兵”说,即便再失河朔是“消兵”说所致,也与元稹无关。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的史互证研究是中国人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其“贴近现实、逆向思维、融贯古今、史笔诗心、突破前人”等方面均精湛独到,创造了一个学术研完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唐的元稹是货真价实的才子,皇家御封的那种。《旧唐书》记载,当年穆宗皇帝还在东宫为太子的时候,周围的那些女性就特别崇拜元稹,经常诵读元稹的诗歌,并谱成曲传唱,当时皇宫里的人,把元稹呼为"元才子"。而元稹也具备成为明星的外在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