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周作人的隐逸倾向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复杂的存在,他曾经有过近似"隐逸"的经历,在他的作品中也流露出一种"隐逸"的理想和精神。周作人的这种隐逸倾向影响了同时代甚至当代作家的创作,因此探讨周作人的"隐逸"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续老子     
既认识到"科学"之美,又认识到"科学"之丑,方能超越"科学"之失和"科学"之不自由.持"科学"之人需要持"道"之人来启蒙."全盘西化"乃去高就低、弃大适小、舍本逐末之行为,当弗为.  相似文献   
3.
自"五四"新文学开始,文坛便有一种充满了民间乡土气息,洋溢着萧散自然情调的创作倾向。沈从文的创作态度和创作风格,都是一种任凭自然的自我流露。沈从文散文的精华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行文笔法受到的影响大都来自道家学说以及我国传统的隐逸文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破坏、管理低下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道家思想中蕴含的“道法自然”、“物无贵贱”等生态理论分析,提出了解决乡村旅游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重生贵己为显著特征的道教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围绕"长生不老,修真成仙"的旨趣,形成了宏大的养生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道教养生哲学".道教养生哲学是道教养生智慧的理论升华,其深层内核是道教养生思维方式,其理论特质是文化技术.以文化技术的全新视角来解析道教养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庄子》内篇看庄周心中的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考察《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庄周并未对孔予进行明显的贬损,更未对孔予进行激烈的批判,相反,孔子的每次出场,都表现出对庄学的深刻理解和激赏,而庄周对孔子形象的塑造也充满悲剧的崇高美,体现出其对孔子思想的深刻同情、对孔子为人的高度敬仰。在庄周的心里,儒道合一的孔子是师,是友,而不是针锋相对的论敌,更不是可以利用的工具;孔子与自己都具有救世热情,都不幸生逢乱世,但由于天性的差异,两人最终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不过依然能够彼此同情、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美在世界艺术美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西方人看不懂中国画就如中国人听不懂交响乐。那么,中国艺术美的妙处何在?本文论述了这个问题,即中国艺术美的根基在中国哲学,其妙处就在“气”与“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8.
岱庙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作为封禅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但有关壁画绘制年代与壁画主要神祇身份说法不一。本文从壁画与建筑的关系及道教典籍资料出发,对壁画绘制时间及主要神祇身份做出细致考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