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883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重任,而教学过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就优化教学过程,在良好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着分析庐隐小说的特点:浓厚的自叙传性质;以情感人的悲剧意识;对女性命运的追问;融情入景的笔调。旨在说明庐隐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应当切实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Duhem’s concept of ‘good sense’ is central to his philosophy of science, given that it is what allows scientists to decide between competing theories. Scientists must use good sense and hav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virtues in order to be neutral arbiters of scientific theories, especially when choosing between empirically adequate theories. I discuss the parallels in Duhem’s views to those of virtue epistemologists, who understand justified belief as that arrived at by a cognitive agent with intellectual and moral virtues, showing how consideration of Duhem as a virtue epistemologist offers insights into his views, as well as providing possible answers to some puzzles about virtue epistemology. The extent to which Duhem holds that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virtues of the scientist determine scientific knowledge has not been generally noticed.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教材体现了新大纲的改革精神,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旧教材相比,更突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阅读能力培养与文学教育得到重视。作为试用教材,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新疆高校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新疆高校研究生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研究生进行“健康第一”的意识教育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必要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重于弘扬人的集体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即“情”的一面;道教、佛教则侧重于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本体意识,即“性”的一面。历代封建志士力求二者兼取,但未有几人能兼顾。杜甫既有以“仁政”为标准的“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又有中守“真性”的“独往之愿”的独立人格,他超越了时人在“性”与“情”两者失衡的结构,使两者统一在“真”的人生精神里,使其达到二者完美的统一,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心态具备了千古一人的独特结构。  相似文献   
7.
《风骚比较新论》是一部功力深厚且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专著,作者别具卓越的胆识、丰厚的学养,第一次将《诗经》与《楚辞》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深入比较研究,颇多新见。作者还将学术研究自觉与现实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论析,具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用线虫实验模型系统研究调节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且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中也存在,这一成果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发现为艾滋病、肿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寻找新方法的可能,将在人类战胜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潘洁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5-138
从日本人的“ラち”、“そと”意识角度出发,通过对川端康成、志贺直哉的几部小说进行分析统计,探讨日语在描写过去的事件中,插入“内时态‘る’形”的条件和原因。分析发现当作者为了使作品更生动,或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时,或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评论时,往往发生时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安全仪式感对人的安全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增强安全仪式感在安全建设中的作用,从仪式感出发,解析安全仪式感的内涵;深入分析安全仪式感对个人和对组织的价值、产生条件以及作用机理;构建“安全仪式感作用下的人的安全心理和行为”模型,指出安全仪式感的建设需要一个平衡状态,并用“跷跷板”模型对其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安全仪式感可通过安全心理的三个维度和安全行为的四个维度加强人的安全心理,提升人的安全行为,为企业实现安全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